北京互聯網法院:涉AI案件向傳統產業領域廣泛滲透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陳杭)隨著人工智能(AI)賦能千行百業,涉AI案件不再局限於互聯網行業,而是向文娛、金融、廣告營銷等傳統產業領域廣泛滲透,新興與傳統場景複合、技術交叉、利益交織,司法裁判對於市場行為的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增強。這是記者10日從北京互聯網法院涉人工智能案件審理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聯網法院掛牌成立。
北京互聯網法院副院長趙長新在10日的發布會上表示,成立七年來,該院共受理各類案件253356件,審結245468件。其中,涉AI案件增長較快,糾紛類型日益複雜化和多元化,主要涉及著作權權屬、侵權,網絡侵權責任,網絡服務合同等案由。
他說,涉AI案件總體上呈現覆蓋產業領域持續擴展、市場主體創新風險迭代升級、裁判規則引領作用凸顯等特點。
他提到,應用AI技術的產品和服務快速出新,AI幻覺、算法黑箱等問題的不確定性可能使模型開發者、服務提供者和用戶等市場主體麵臨新型、複合性法律風險。司法需有效識別技術運作邏輯與市場行為本質,在裁判中確立與技術發展相適應的責任框架,為市場主體明確創新行為的法律預期,激勵市場主體守正創新。
趙長新表示,法院在司法實踐中要精準解析參與各方的利益需求,重構利益平衡機製,引導智能向善,遏製技術向惡。持續加大對AI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充分尊重創新主體的智力投入,推動AI賦能經濟社會繁榮發展。(完)
【編輯:張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