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女明星一恋爱,网友就闹心。 一代人的童年女神董璇,领着她的再婚对象、演员张维伊登上中女生活观察类真人秀《姐姐当家》,让已经被离谱真人秀洗礼过多次的网友直呼震撼。 无他,盖因张维伊在节目中踩的雷不计其数。从希望已岁的董璇再生孩子,到因董璇代为结账当场黑脸,从不顾董璇要接送小孩的生活节奏非要“二人世界”,到管董璇女儿“小酒窝”叫“窝子”,节目没看完,网友结节气出好几个。 搞笑博主开始模仿张维伊,情感博主开始剖析董璇咋看上的张维伊,普通观众则不禁思考起了另一个问题: 他到底为啥一直戴着耳机? 张维伊对耳机很执着,网友对此很困惑,以至𱆔日的那期节目,后期干脆给他耳机打了码。
把耳机给办了 不摘耳机, 职场上最小单位的平静中发疯 一般来说,在一个布满了家长里短、鸡毛蒜皮,随便一句话就能踩炸一个雷的生活观察类综艺里,一副耳机,是很难引起注意的。 可问题是,张维伊实在是太爱戴那副耳夹式耳机, 嘴上说着自己的世界里只有董璇,但让人疑惑耳机才是他的唯一。 他去见董璇父母,从进门到帮忙下厨再到跟二老一块儿吃早饭,全程戴着耳机; 他跟董璇聊要孩子的问题,说自己现在创作时容易找不到突破点和抓手,“真的当了父亲那一刻,应该是会明白了”,先不说这理由是否有些自私,哪怕在聊这种人生大事,他也戴着耳机;
其他如开车、聚会、聊天之类的场景,耳机也如纹好的眉毛一样半永久夹在耳朵上。 网友一边疑惑 “这耳机是救过他命吗” ,一边扒出来他甚至在出演电影时也戴着那副耳机。现在坊间传闻已经发展到,张维伊戴耳机是在听小说,听三天能提块。
网友说的不是我说的丨微博@此片有毒 虽说戴耳机没什么特别的,但执着到如此程度,令不少网友反感, 认为这是非常不讲礼貌的表现 :哪怕耳机里没播东西,跟别人交流的时候也不该一直戴着,尤其还是面对长辈和爱人,显得没有沟通的诚意,不尊重人。 一些跟张维伊疑似撞款的网友更是破防,表示 本来戴得好好的,现在都不想戴了 。想买类似款耳机的网友也没招儿了,本来想买的,现在不想了。
网友说的不是我说的 但说句实在话,当今社会, “耳机像长在耳朵上了”其实早就不是一个新现象。 社交平台上随手一搜,“同事一直戴着耳机”“朋友和我出门一直戴着耳机”,甚至“面试的时候应聘者一直戴着耳机”,都和“该不该分”一样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当代人对耳机的依赖,还在持续加深蔓延,成为世界性话题。 两个月前《华尔街日报》就“随时随地戴着耳机”这个问题发了一篇报道,文中提到,有医生观察到越来越多患者戴着耳机来就诊,哪怕是急诊。对此医生们感到不适, 因为你永远搞不清楚对方耳机里到底有没有声音。 类似情况已经在各行各业发生。2019年,BuzzFeed就发布了一篇题为《一直戴着AirPods的人让其他人尴尬》的文章,采访到理发师、咖啡师、餐厅招待等服务业从业者,他们均表示不确定该怎么与戴着耳机的顾客交流,有时还会被投诉没有提供应有服务,但可能只是顾客没有听见询问。 一位服务业者向BuzzFeed记者直言:“坦白讲,不管你在没在听东西,至少取掉一边耳机吧,表达一下对试图与你交流的同胞的尊重。非常基本的礼貌。”
意大利艺术家AlessandroMalossi的作品 这个问题也不是单向的,有些顾客也遇到了服务业者面对自己时一直戴着耳机的情况。 《华尔街日报》采访的一位食客就试过在外卖袋底部发现一只AirPod。 沃尔玛则在着装要求里禁止直接面向顾客的员工佩戴耳机。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员工们在“美国版贴吧”Reddit论坛上暗戳戳的发言,有些人会留长头发,这样经理和顾客就看不见自己正戴着耳机了。 “无时无刻不戴耳机”成为越来越常见的当代人习惯,因此产生的困惑、矛盾、争议也是源远流长。 所以到底为啥一直戴着耳机? 最显而易见也最符合耳机本身功用的理由,自然就是摸鱼了。人坐在工位上,心思游走在播客、小说、广播剧里,真是惬意。 但这个最不言自明的原因似乎并非最普遍的原因。毕竟真的能摸鱼摸入无人之境的终究是少数,大多数人哪怕想摸,也只敢把音量维持在保证能听到领导喊人的低水平。 在职场上, 更多的人戴耳机是为了屏蔽无效社交、保持情绪稳定 。以耳机之名,披挂社恐的隐身衣——“我都戴着耳机了,总不能再来找我聊天了吧?”
不想听同事聊八卦,不想被同事当树洞,不想听同事拍马屁,也不想听领导随口画大饼,于是很多人坐上工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戴耳机。 而且 戴上耳机,对不少人来说还有助于提升效率和专注力 。就像高端养牛场喜欢标榜给奶牛听音乐——有研究表明,给奶牛播放舒缓的音乐可以提高其产奶量,减少其压力,改善其健康状况;工位上的牛马,则无师自通,学会了哄自己更高效地犁地。 据“浪潮工作室”梳理,多项研究显示,听音乐是人们调节情绪的重要方法之一, 对提升幸福感和产生积极心理都非常有效, 还能显著降低压力和焦虑水平。在教学场景中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学生脸上露出笑容,学习效率提高;给软件开发者播放音乐,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会更高,心情也会变好。 坊间早有金句流传: “当程序员摘下耳机,说明问题有点严重了。” 不光是程序员, 蓝牙耳机也正好挠到了商务人士的痒处。 耳机一戴,随时接电话,不用举手机,不用换设备,不耽误敲键盘也不耽误抿咖啡。
剧集《以美之名》中的李总就永远戴着耳机丨小红书@咪你小探报 不过对于戴耳机提升效率的说法,有学者也提出了反对意见。 “人们一次只能在认知上专注于一件事,”《注意力跨度》一书的作者、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GloriaMark说。“当一个人戴着耳塞时,他们要么在听音乐,要么在听你说话, 他们可能以为自己同时在做这两件事,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在来回转移注意力。” 且不论戴耳机对工作有没有利好,跳出职场这个语境, 蓝牙耳机甚至开始具备助听功能。 像是AirPodsPro2,就提供临床级助听功能以供感知到轻度至中度听力损伤的用户使用,还提供了媒体助理功能以提升音乐、视频和通话的声音清晰度。 然而耳机再好用,都很难充分解释, 跟家人长辈吃个饭,是有什么需要避免的无效社交、需要专注的工作任务吗? 上班戴耳机,网友能理解,毕竟上班的时候不想听的话真的很多,在饭桌上、聊心里话,还戴耳机,就有点难理解了。 随即又有网友提出, 有没有一种可能,耳机起的是一个造型上的作用。 为了让你不摘耳机 品牌们都卷到时装周去了 别笑, 耳机早就是配饰了。 抛开这两年乘Y2K复古之东风翻红的有线耳机、头戴式耳机,蓝牙耳机也长成了配饰界中流砥柱。 虽月AirPods刚面市时被CNN评价为“把有线耳机的线割掉就成了这样一对硕大的塑料耳环”,被《卫报》嘲讽“像没有绳子的棉塞”,但当好莱坞明星、NBA球员纷纷戴上这对塑料耳环做造型,它也便真的成了 一款时尚单品、一种身份符号。
科技感,是一种很微妙的氛围。 在办公室、咖啡厅、CBD戴上蓝牙耳机,你看起来就是心无旁骛的精英人士;在武康路戴上蓝牙耳机,你看起来就是不费力赢很大的潮人。 一晃年,“蓝牙耳机美学”已经不止是科技感。虽然苹果官方坚持极简设计,但装饰AirPods在民间匠人的手里已成小商品大点兵,从贴纸到浮雕,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义乌做不到。
横空出世的 耳夹式耳机更是让蓝牙耳机的装饰属性更上一层楼。 典型代表莫过于华为FreeClip,这也是网友们猜测的张维伊同款。和蓝牙耳机普遍的塑料质感不同,FreeClip走一个金属光路线,其中泛银的“流光紫”配色更是俘获一众闷骚电子狂人的心,这也是网友们猜测张维伊戴的颜色。 华为把FreeClip往时尚这块推的野心昭然若揭。 今月,FreeClip就携手中国设计师品牌SaraWong,一同登上米兰时装周秀场。模特们一个个衣香鬓影配耳机, 耳 夹式结构形成的那道“C形桥”成了珠宝首饰的用武之地, 细长的钻链挂在耳夹上,蝴蝶、星星贴在耳夹上。
登上时装周前,FreeClip就已经是 配饰品牌的香饽饽。 3C珠宝品牌UltraCareX为其量身定制的金蛇款、银蛇款、蝴蝶结款、爆闪大钻款耳机钻扣,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热度相当高。除了FreeClip,OPPO、Bose的耳夹耳机,同样C珠宝的重点攻略对象。
作为电子产品,耳夹耳机罕见地被并入时尚博主的垂直赛道。 时尚博主测评耳夹耳机,不负责分析性能,主要展示戴上有多潮、多酷、多出片,加上配饰是精致百变,不加配饰是随性潇洒。 临近七夕,华为官方商城售元的FreeClip限定礼盒里,就包含了四款配饰。
所以说, 张维伊戴耳机,也许是在服美役? 毕竟他去拜访董璇父母时,没摘下的不止耳机,还有一张面膜。 耳夹耳机,耳夹耳机,它也许先是耳夹,再是耳机。要是这样,这事儿就对了。耳机戴着不摘素质存疑,耳夹戴着不摘没有任何问题。
而张维伊所展示的对耳机的执着,也许就是每一个耳机品牌向往的效果。 这些年,耳机们为了让你一直戴着都想不起来摘, 不光在设计上模糊耳饰与耳机的界线,还在技术上卷出风采、卷出水平、卷出时代洞察。 毕竟一直戴耳机,对耳朵没啥好处。 “科普中国”指出,长期使用耳机不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持续性的声音长时间刺激耳朵,尤其是音量过大时,可能会 导致耳蜗毛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出现噪声性耳聋或耳鸣 ;长时间佩戴耳机,可能会 增加耳廓和外耳道感染的风险 ,包括与耳机频繁接触的皮肤产生损伤、耳道内和耳机上积聚细菌等。 但当现代人把耳机戴成了职场刚需、运动搭子、通勤必备,品牌们的选择自然是顺应乃至鼓励这股潮流,恨不得每款新耳机都号称 “连续播小时”“无感佩小时” ,只为说服消费者,这款耳机不一样,你就放心大胆地戴。
为了解决体感上的不舒适,耳机致力于变得更轻、更贴, 反正戴着不能太痛。 以苹果产品为例,2022日发布的AirPodsPro2,重.3克,2024日发售的AirPods4,重.3克,同时改变了结构,声称“入耳超贴合”“戴久一点也舒适”。AirPods4甚至加了防尘、抗汗、抗水的功能,让你在下雨天又或是在挥汗如雨的健身房,都能继续戴。 耳夹耳机虽然不像入耳式耳机会让耳道胀痛,却也可能夹得耳骨痛, “自适应夹力” 成为耳夹耳机的卖点。韶音“动钛圈”通过钛片结构自适应调节夹紧力;华为FreeClip的C形桥内部则采用镍钛合金,这种材质具有出色的形状记忆和超弹性,外部包裹TPU材质,有抗脏污的作用。 在功能上,耳机一方面续航得给力,一方面要学会“内外兼修”。 要方便大家戴上就不摘,要让大家习惯把耳朵也纳入超长待机的一环,至少电得够用吧。如今的蓝牙耳机,搭配充电盒整机播放续航怎么也小时才值得拿出来说,单次充电聆听时间怎么也小时才算有点东西。 至于内外兼修,就是 既能让你沉浸在耳机声音里,又要让你能随时察觉外界动静。 这大概也是在耳机佩戴时间越来越长、佩戴场景越来越多之后生发出来的需求。耳机不仅要能降噪,还要能视实际情况降噪,不能一刀切地降,要有选择地降、有策略地降。
图源:《初吻》 AirPods就开始宣传 “通透模式”和“对话感知” 。前一种模式让你在通话、听音乐或播客时,也能听到周围动静;后一种功能指在感知到你和身边人说话时,自动调低耳机中播放的媒体音量,而对话一旦结束,音量又会恢复。 耳夹耳机在这方面更是天赋异禀——本来也不入耳,不妨碍外耳道向世界敞开。FreeClip的宣传语就是:“适合日常、办公及运动等多场景佩戴, 沉浸聆听的同时也能察觉周边环境变化。” 质量越来越轻,痛感越来越低,续航越来越长,降噪越来越“智能”,耳机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似乎越来越强,挂在耳朵上的存在感则越来越弱。 难怪也有网友非常理解张维伊: “他可能真就是忘了还戴着耳机。” 可惜问题依然没解决,自己可能忘掉的耳机,在交谈对象眼里依然突兀,“到底有没有认真在听我说话”的疑惑也就依然横亘着。
图源:《花束般的恋爱》 当代人与耳机的爱恨情仇,还在继续。 ——产品宣传再天花乱坠,让耳机实小时工作制乃,该疼该脏还是会疼会脏。 可以说是靠近你就靠近了痛苦,远离你就远离了幸福。 如此爱恨交织中,张维伊戴着耳机愣是不摘的习惯,还在随着综艺节目进程持续引起讨论, “耳机礼仪” 如何划定众说纷纭。有常年戴耳机的人发问:原来在大家眼里这种习惯很讨厌吗?有人答,随意说两句不摘也就算了,一直聊天一直不摘感觉很不尊重人。
事实已经证明,大家越是对对戴耳机的必要性感同身受——屏蔽干扰,就越是不愿意跟戴着耳机的人聊天——这是拿我当干扰了? 编辑|橘总 作者|大稚 设计|胖兔 封面图源|《姐姐当家》 参考文献 [1]BuzzFeedNews,PeopleWearingAirPodsAreMakingThingsAwkwardForEveryoneElse,2019.04 [2]WSJ,HowPeopleDecidedIt’sOKtoWearAirPodsAnywhere,Anytime,2025.06 [3]浪潮工作室,《为什么有人天天耳朵上戴着AirPods》,2023.02 [4]爱范儿,《无线耳机成为「电子配饰」了,科技产品本该这么酷》,2025.03 [5]科普中国,《那些常年戴耳机的人,后来怎么样了?真的会变聋吗?》,2025.01 [6]DTCHAT,《横评丨千元级耳夹式耳机:BoseUltra、华为FreeClip、韶音动钛圈,怎么选?》,2025.03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Vista氢商业 ( ID:Qingshangye666 ),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