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交出亮眼“綠色答卷”

碧波之下,一簇簇細長的海草隨波輕搖,宛如海底起舞的綢帶——在唐山曹妃甸海域,我國麵積最大的海草床正在修複重生;塞罕壩“二次創業”,提前完成混交林營造任務……這是京津冀生態協奏曲中一個個動人的音符。
“十四五”以來,京津冀地區協同推進生態保護與修複,區域環境質量持續躍升。藍天常駐、綠水長流、青山常翠,正從美好願景變為日常現實,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曹妃甸
種下“海底草原”保護海洋生態
初秋時節,曹妃甸龍島西北側,海天一色。8月底,記者乘坐巡護船從曹妃甸區中心漁港向東南方向行駛約半小時,便來到矗立在海上的曹妃甸海草床智能監測平台附近。在海上換乘更小的摩托艇,再行駛10分鍾,便是曹妃甸海草床修複工程項目所在地。
摩托艇僅能容納4、5人,同行的曹妃甸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施誌軍不時看表,“再過一會兒,潮退到最低就可以看到海草了。”退潮後,海水最淺處隻有成人膝蓋高度,成片綠油油的海草在淺水中搖曳。構成曹妃甸海草床的就是這種鰻草,這些海草葉片細長,短則幾十厘米,長的超過1米。
很多人是從歌曲《海草舞》中了解到海草這種海洋生物的,實際上海草的生態價值巨大。海草床與紅樹林、珊瑚礁並稱為三大典型海洋生態係統,有“海底草原”之稱。它能穩固海底、淨化水質、減緩海岸侵蝕,為魚、蝦、貝、蟹等眾多海洋生物提供棲息地和育幼場。
龍島海域海草床總麵積約4400公頃,是我國現存單種連片麵積最大的海草床。然而,受陸源汙染、氣候變化以及拖網捕撈等高強度漁業活動幹擾,這片海草床部分區域出現稀疏區和裸斑區,呈現局部退化趨勢。曹妃甸曆時6年持續開展大規模海草床生態保護修複,累計修複海草床938公頃,退化的海洋生態係統逐步恢複生機。
海底種草,如何操作?施誌軍告訴記者,一期工程主要采用移植的辦法,從海草密集區挖取成熟植株,移栽到稀疏區、裸斑區,在海草根部附著上泥坯,這樣能把草固定住。二期修複工程中,技術人員配製出與海泥成分相似的營養土,搓成泥丸,再把鰻草種子埋進泥丸,借助播種器埋進海底泥土。乒乓球大小的泥丸,有效增加了種子的穩定性,能抵禦水流衝刷,降低被捕食風險,顯著提升了種子的留存率和萌發成功率。更重要的是把握種植時機。種植海草需要在退潮時進行,每天的退潮時間不同,有時是半夜,有時是白天。工作人員往往需要提前2小時趕到現場,利用有限時間把草種下去。
目前,兩期工程累計修複海草床938公頃,取得明顯成效。修複區域大型底棲生物種類從60種激增至111種,同比提升85%,形成了以海草為核心的完整生態鏈,為濕地鳥類、浮遊生物等建起了“藍色家園”。據介紹,這一項目為我國溫帶海域生態治理提供了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實施的全流程經驗,入選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25年海洋生態保護修複15個典型案例。
塞罕壩
“二次創業”續寫綠色奇跡
視線北移,轉向塞罕壩。這裏的林海又是一部人與自然的和諧佳話。
8月的塞罕壩,滿目蒼翠,林海滔滔。在塞罕壩機械林場大喚起分場的西太峪攻堅造林地,一株株小樟子鬆茁壯挺拔,沿著陡峭的山坡生長,昔日的荒山禿嶺被新綠裝點得生機勃勃。“為了增加森林麵積,国产AV蜜桃网站采取客土、澆水、覆土防風、覆膜保水等超常規舉措,向坡度大、石塊多、土壤貧瘠的石質陽坡挺進。目前,累計在石質山坡和裸沙地造林10.6萬畝,林場內石質荒山全部實現綠化。”大喚起分場場長王金成介紹。
漫步林間,落葉鬆、雲杉、樟子鬆和油鬆交織相映,深深淺淺的綠,覆蓋在層層疊疊的峰巒溝壑之上。工作人員介紹,像這樣混交種植的模式,叫異齡複層混交林造林。這種近自然的種植方式可以極大提高森林生態係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據了解,塞罕壩已營造混交林4.6萬畝,混交林占比達到25.4%,提前一年多完成了“二次創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中的2026年混交林階段任務目標。
4年來,塞罕壩林場開啟“二次創業”新征程,不斷深化國有林場改革,提升科技支撐,增強碳匯能力,築牢京津冀生態屏障,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續寫新的篇章。如今,周邊區域農家遊、采摘、土特產加工、交通運輸等,爭相搭上了塞罕壩這趟綠色發展的快車,周邊區域4萬多名百姓受益,塞罕壩的“綠水青山”真正成了致富的“金山銀山”。
張家口
建設首都“兩區”守護一泓清水
綠意連綿,不斷浸潤著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從壩上林海一路南下,白河流域正在上演保水、輸水的協同故事。
張家口此前被確定為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簡稱首都“兩區”)。從衛星地圖俯瞰,白河如一條淡藍色“傘柄”,連接著張家口沽源、赤城兩縣和北京密雲水庫。“傘柄”在赤城縣圈出一個藍色“愛心”,就是雲州水庫。
站在43.15米高的主壩遠眺,發源於崇禮的馬營河與白河幹流在此相擁,河麵寬度驟縮至80米,從疏水涵洞落入副壩一側的白河河道,水起水落間完成了攔蓄、防洪的使命。
雲州水庫管理中心主任康耀輝穿著高筒雨靴正在庫區巡河。水庫控製流域麵積1170平方公裏,水麵麵積約4平方公裏,一輛打撈船來往於岸邊與水麵,將樹枝和水草運送到指定區域。通過日常清除水草與投放生態濾食性魚苗相結合的方式,水質得以淨化。
雲州水庫總庫容1.02億立方米,調洪庫容5368萬立方米,到下遊的白河堡水庫共78公裏,一年兩次向北京補水。從2004年至2024年,雲州水庫集中向北京輸送優質水源4.4億立方米。今年4月,雲州水庫向密雲水庫第29次生態補水1000萬立方米。
“做好白河水質保障,首要任務就是精準控源。”張家口市生態環境局赤城縣分局水生態環境股負責人侯曉飛說,今年縣城汙水處理廠預計將“一級A”的國家級排放標準提升為更高的“京標A”,通過技術手段和運營手段,實現水質降氮。目前,白河全年入京水質穩定保持在地表水Ⅱ類,年入京水量2億立方米以上,部分月份甚至達到Ⅰ類標準,真正實現了“多供水,供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