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北交所官網顯示,廣東華匯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匯智能”)目前已收到北交所二輪審核問詢函。從北交所問詢內容來看,主要關注行業周期性波動以及客戶穩定性對公司業績的影響等內容。
資料顯示,盡管2023年至2024年鋰電池行業存在結構性和階段性產能過剩,但華匯智能憑借服務下遊頭部客戶的經驗優勢和研磨設備產品性能的持續提升,其業務和業績仍保持較高增長率,未受實質性影響。隨著下遊行業加速向第四代產品發展,低端產能將加速出清,結合第四代產品新增擴產和“二燒工藝”對研磨設備的疊加需求,華匯智能在鋰電正極材料市場仍具備廣闊空間,業績有望持續增長。
作為一家專注於高端智能裝備及其關鍵部件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華匯智能業務發展與下遊磷酸鐵鋰行業的景氣度緊密相連。公司主要產品涵蓋鋰電智能裝備、數控機床智能裝備和精密機械部件。
近年來,磷酸鐵鋰行業經曆了產能井噴和階段性過剩,碳酸鋰價格波動、行業開工率降低等因素一度引發挑戰。不過,進入2024年,行業出現顯著變化,頭部企業通過引領技術進步,推出高端磷酸鐵鋰產品,提高工藝壁壘,而低端產能則麵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加速出清。
以行業龍頭湖南裕能為例,其采用的“二燒工藝”可生產出高壓實磷酸鐵鋰產品,顆粒更均勻,性能更優。2024年,湖南裕能開始通過技改方式提升高壓實密度的第四代產品的產能比例。今年一季度,湖南裕能的高壓實密度高性能產品的出貨比例已提升至約37%,並積極推進海外產能布局,據公開研究報告,2025年的占比將達到40-60%。
過去,憑借綜合優勢,湖南裕能一直處於擴產狀態,產能利用率基本持續在90%以上。根據高工鋰電數據,今年上半年,湖南裕能的磷酸鐵鋰出貨量排名第一,出貨量分別約為48.62萬噸,占我國磷酸鐵鋰出貨量的30.2%,同比增長57.14%。
無獨有偶,今年5月,萬潤新能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優秀的產品品質,獲得寧德時代為期5年的總量為132.31萬噸的大訂單;8月,萬潤新能的“二磨二燒工藝”生產高壓實密度產品的專利已公開。根據萬潤新能答複投資者提問,其高壓實密度產品正按照既定研發進度有序推進中,產品性能滿足客戶提出的技術指標,目前驗證進展順利。
上半年,在行業整體複蘇的背景下,受寧德時代重大業務合同的推動,萬潤新能上半年出貨量達14.86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90.23%,產能利用率顯著提升。
一直以來,華匯智能均是湖南裕能、萬潤新能等行業頭部電池材料生產企業的合格供應商。受益於頭部客戶的穩步擴產和技術升級,在2023年至2024年行業麵臨階段性產能過剩時,華匯智能業務規模仍保持較高增長率。
數據顯示,2022年—2024年,華匯智能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91億元、3.00億元、4.27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2657.10萬元、4643.32萬元、6262.32萬元。增幅方麵,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42.07%,淨利潤同比增長34.87%。
後續,在磷酸鐵鋰行業複蘇的背景下,華匯智能不僅有湖南裕能技改項目訂單的支撐,頭部企業引領的工藝升級、技術迭代,更為華匯智能的研磨設備帶來了新增需求。
根據GGII數據顯示,鋰電材料行業保持增長主要驅動力在於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向第四代產品迭代(帶動“一磨一燒”向“二磨二燒”工藝轉變),以及磷酸錳鐵鋰、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型電池體係的快速發展,這些都增加了對研磨工序的需求。GGII進一步預測,到2030年,中國鋰電用砂磨機係統市場規模有望超過80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以來磷酸鐵鋰電池裝車量持續增長,並占據總裝車量80%以上,這表明市場認可度大幅提升,行業景氣度正反轉向上。隨著下遊頭部企業對高壓實、高性能磷酸鐵鋰材料的持續追求,對配套的智能研磨設備需求有望隨之增長。華匯智能與這些頭部客戶的深入合作,將直接受益於其新增產能或技改需求帶來的研磨設備業務增長。
(本文來源:日照新聞網。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對文章事實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或與本網聯係。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