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動服貿會 人形機器人不止“炫技”
新華社北京9月13日電
新華社記者 王悅陽
在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人形機器人忙著“炫技”:有的在足球表演賽上快速奔襲、靈活轉向,完成傳球、帶球與射門;有的“身”穿傳統服飾、“手”握木棒跳一段潮汕英歌舞;還有的在跑步、打太極、做導覽……
服貿會展台前頻頻現身的人形機器人是我國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當前,我國人形機器人不止在舞台、賽場上“炫技”,還開始向“家庭裏用起來”“工廠裏幹起來”進化。
“自今年6月人形機器人啟動量產以來,三個月已經下線超300台。”鬆延動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韓深任說,目前的訂單主要應用於科研教育、展覽展示和文旅導覽等,其中科研教育訂單占比超50%,文旅導覽、展覽展示需求還在增長。
在應用場景端,國內多款人形機器人已在物流企業、汽車產線等場景進行訓練,有的在工業製造、零售配送、餐飲服務等領域試點投入,商用場景加速落地。據預測,2025年我國人形機器人銷量有望突破1萬台,同比增幅達到125%。
樂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柯真東認為,相較於傳統工業機器人,具有通用性特點的人形機器人能夠適配汽車、電子等行業產品快速迭代的需求,靈活應對不同物品、不同工序的複雜生產場景。“人形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巨大。”
人形機器人“跑得快”離不開關鍵技術的突破。
打造人形機器人“大腦”和“小腦”。基於人工智能大模型增強環境感知、行為控製、人機交互能力的“大腦”和控製運動的“小腦”,是影響人形機器人“站得住、走得穩、跑得快”的重要因素。
服貿會上,鬆延動力N2機器人伴著音樂起舞,步伐靈活矯健。它身高隻有1.18米,卻以分腿跳、轉身跳等一係列高難度動作拿到2025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的自由體操冠軍,還在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鬆中獲得亞軍。
“搭載自研運動控製算法,機身使用18個高性能關節,能夠提高運動的穩定性、可靠性和靈活性,實現了多場景連續空翻,奔跑速度最快能達到每秒3.2米。”韓深任說。
突破“肢體”關鍵技術。靈巧手賦予人形機器人精細操作的能力,在服貿會北京因時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觀眾駐足與靈巧手“猜丁殼”,靈巧手快速精準做出反應。
“是靈巧手在‘作弊’,依靠旁邊的攝像頭先看到對方的動作再出拳,但是因為反應速度小於50毫秒,幾乎肉眼難以分辨。”因時機器人市場負責人房海南說,今年上半年公司靈巧手銷量超4000台,其反應敏捷的關鍵是公司自研的一體化線性關節微型伺服電缸,在保證更小體積的基礎上實現驅控一體化。
此外,人形機器人一係列“絲滑”動作背後,還有通信技術的支撐。
“人形機器人對基礎通信的要求更高。”聯通(北京)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總經理範悅說,5G-A技術無論是帶寬還是時延都大幅做了提升,為人形機器人的數據傳輸和多機協同提供堅實保障,是產業發展必須提前布局的關鍵基礎設施。
我國完整的工業體係、豐富的應用場景和龐大的市場規模,是人形機器人快速迭代的催化劑。
自2023年10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以來,北京、上海、廣東等多地出台專項行動方案,在技術創新、產業集聚、應用示範等方麵加快布局,推動人形機器人規模化應用。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上海和深圳的“機器人穀”……得益於成熟的供應鏈和完整的產業生態,國內人形機器人產業已形成“集群效應”。
“在深圳,国产AV蜜桃网站生產人形機器人所需要的傳感器、控製器等關鍵組件都能迅速匹配到,大幅降低了研發和生產成本。”柯真東說。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表示,我國人形機器人已具備從關鍵芯片、部組件到整機的全產業鏈製造能力。
展望未來,韓深任認為三到五年的時間人形機器人有望進入更多工業和家用場景。“當前行業需要加快突破缺乏大規模、高質量數據等問題,使人形機器人能夠在更多場景提供功能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