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一場工作聚餐,讓乃萬淪為“小三”謠言的靶心,而真正引發風波的車澈,卻用一句輕飄飄的“酒後失態”隱身——這場鬧劇,撕開了娛樂圈權力失衡與性別雙標的遮羞布。
乃萬的聲明裏,藏著多少無奈:明確否認與車澈的情感關聯,痛斥偷拍視頻被惡意解讀,更曬出證據證明車澈承諾“正麵回應”卻食言、李嘉格拒絕澄清。可即便如此,她仍要麵對“知三當三”的謾罵,甚至被指責“不敢罵男當事人”。反觀車澈,不僅有捏肩、貼臉的越界行為,更有當街失德舉動,卻隻在評論區潦草道歉,將所有輿論壓力推給兩位女性。
更諷刺的是輿論場的反應:有人糾結乃萬“身體是否僵硬”,有人揣測李嘉格離婚時間“是否故意撇清”,卻鮮少追問車澈為何能用“醉酒”掩蓋權力壓迫下的失當。當男性失德被輕描淡寫為“喝多了”,女性卻要為莫須有的關聯接受道德審判,這何嚐不是一種集體性的“受害者有罪論”?
這場風波從不是“小三爭議”,而是職場權力濫用下的性別困境。真正該被追責的,是逃避責任的車澈;真正該被警惕的,是讓女性為男性過失買單的畸形邏輯。謠言終會消散,但如何終結“男性失德,女性背鍋”的循環,才是更值得深思的命題。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