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核桃賣不動了,前衡水首富轉身搞起半導體
作者:''Friendship% 來源:信陽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4評論數:
記者丨淩晨 編輯丨張偉賢 劉雪瑩
一顆曾經撐起百億市值的“核桃”,如今正顯疲態。
日前,“六個核桃”母公司養元飲品(603156.SH)發布了2025年半年報。不同於以往,這次出現了營收、利潤雙下滑的情況,其中,營收24.65億元,同比下滑16.19%;歸母淨利潤7.44億元,同比下滑27.76%。
這份成績單的背後,是一個殘酷的現實:那個曾經創造近百億元銷售額的現象級大單品——核桃乳,正在失去往日的魔力。
曾經單年銷售額近百億元,該公司核桃乳產品以一己之力,撐起“前衡水首富”姚奎章的百億身家以及公司超300億元的市值。
成於此,困於此。數十年過去,飲品市場風起雲湧。養元飲品燕麥奶、椰奶等多種植物奶產品先後上市,但推出的這些新產品係列仿佛“石沉大海”,曾經的現象級大單品也成為消費者口中的“懷舊產品”。
從負債累累的小廠到市值百億的上市公司,姚奎章用核桃創造了奇跡。如今,為尋找下一個奇跡,姚奎章將目光轉向半導體與AI。
大單品時代的終結
養元飲品正在經曆一場嚴峻的考驗。延續去年下滑趨勢,2025年上半年該公司在華東、華中、華北等七大銷售區域的銷售收入全線下滑。
其中東北地區、西北地區、華東地區及華北地區是重點降幅區域,分別下滑40.64%、36.62%、22.35%以及19.63%。其餘除西南地區外,均出現雙位數降幅。
在傳統銷售旺季第一季度,公司營收罕見下滑19.7%至18.6億元,歸母淨利潤下滑26.95%至6.42億元,創下近五年新低。這一表現凸顯了公司主力產品麵臨的增長困境。
為扭轉局麵,公司采取了加大營銷投入的策略。2025年上半年銷售費用同比提升3.73%至3.3億元,這也是其近年來首次發力廣告預算。
然而這一舉措並未帶來預期效果,反而導致銷售費用率從10.81%攀升至13.37%,顯示出營銷投入的邊際效益正在遞減。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公司加大營銷投入的同時,研發費用卻同比減少11.2%至1836萬元。
這種“重營銷、輕研發”的策略並非偶然,縱觀2021年至2024年,公司銷售費用始終大幅高於研發支出,期間銷售費用合計超過32億元,而研發投入總額僅1.55億元,兩者比例超過20:1。
這種持續失衡的投入策略,暴露出養元飲品戰略定位的深層次問題。在飲品行業加速迭代的當下,新產品、新品類層出不窮,消費者偏好日新月異,僅靠營銷驅動難以構建可持續的競爭壁壘。
歸根結底,“六個核桃”確實是賣不動了。當前的市場表現已經發出警示。單純依靠加大營銷投入難以挽回消費者流失的趨勢。養元飲品若想重拾增長動能,必須從根本上調整其戰略重心,將資源更多投向產品研發和創新領域,這才是應對市場變化的根本之策。
一場尚未見效的突圍
麵對市場的變化,養元飲品並非無動於衷。
該公司曾嚐試推出多個細分產品,比如針對中老年的養生係列、高端市場的五星係列、無糖係列,以及麵向學生白領的2430係列。
然而,從財務數據反饋來看,主營業務仍持續承壓。隨後,這家以"六個核桃"著稱的飲料企業,開始嚐試通過多元化投資來尋找新的增長點。
在姚奎章的帶領下,該公司陸續將其龐大的現金儲備投向了一係列看似與主業毫不相幹的領域,從人工智能到新能源,再到半導體行業,投資版圖急劇擴張。
財報數據顯示,2019至2022年間,養元飲品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始終維持在70億—105億元的高位,其中絕大部分為理財產品。
然而這類保守型投資的收益率並不理想,2022年其105.3億元理財投資的實際收益僅為2.285億元,收益率約2.17%,僅相當於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水平。
為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養元飲品開始轉向更高風險、潛在回報也更高的股權投資。比如2016年,公司就出資7.5億元參與成立中冀投資,涉足地產債、不良資產及股權項目。
但這項投資同樣未帶來預期回報。2019-2021年間,該公司的投資收益分別為4.64億元、3.9億元、3.41億元。但到了2021年公司的投資收益便銳減到219.61萬元。
隨後,2023、2024年出現連續虧損,投資收益分別為-1.29億元、-1.26億元。
這期間,養元飲品的投資策略也逐漸更加激進。比如2021年起,其先後投資1億元到人工智能企業重慶紫光華山智安科技,8億元入股鋰離子電池企業瑞浦蘭鈞能源,2.2億元投資梯媒企業成都新潮傳媒,並在2024年豪擲16億元投資長江存儲。
需要注意的是,長控集團是知名半導體公司長江存儲的母公司。當時增資金額估算,其估值已經超過160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像養元飲品這樣跨界進入半導體產業鏈的公司還有不少,如從事醫藥行業的複旦複華、主營房地產開發與銷售的萬通發展、場地電動車的綠通科技等。
此外,養元飲品的身影還頻頻出現在二級市場。比如二級市場上,該公司持有的嘉美包裝、異興包裝的股票,獲益上千萬元。同時,還被動獲得步步高的股票。
然而,養元飲品的投資眼光常常引發質疑。對瑞浦蘭鈞的8億元投資,到2024年末賬麵價值已縮水至5.94億元,累計損失達2.06億元。這樣的情況並非孤例。
這種跨界投資策略引發了市場廣泛討論。一方麵,公司主業正麵臨產品銷量下滑、市場萎縮困境,資金到底應該投入在產品研發與市場拓展,還是理財投資?另一方麵,飲料行業與芯片、新能源等領域非同賽道布局,跨界投資麵臨諸多不確定因素。
養元飲品的投資轉型之路,既反映了傳統飲料企業在主業增長見頂後的困境,也展現了企業尋求突破的嚐試。然而,如何平衡主業發展與跨界投資,如何把控風險、實現預期回報,仍需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你有多久沒喝“六個核桃”了?
歡迎評論區聊聊~
SFC
出品丨21財經客戶端 21世紀經濟報道
編輯丨劉雪瑩
21君薦讀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