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9日下午,AI头部企业走进上海交大校园举办机器人技能展演。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摄
目前,机器人已“进厂干活”,它们擅长什么?从事哪些工种?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未来还能干啥活?
9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中银科技金融学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与“AI驱动创变,薪火传递新程”主题开学嘉年华活动举行,AI头部企业走进校园举办机器人技能展演。
智元创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兼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具身智能领域,北上深杭都有各自的优势。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所以他看好上海能够最快地把这些场景用起来,“智元正在考虑的应用场景,就是让双足人形机器人能在办公室等场景帮人拿东西、发宣传册、发水、发礼物,一步步地从表演领域进入干活领域。”
在机器人“进厂干活”方面,王闯表示,今月,上海智元机器人与生产汽车零部件的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数千万元标的的项目合作,近百台远征A2-W轮式机器人在富临精工工厂从事周转箱码垛、搬运、上下料等工作。远征A2-W轮式机器人负载能力达公斤,在地面平坦的工厂车间,负载能力强的轮式机器人可以大显身手。相比而言,可以像人类一样行走的双足机器人干重活就比较难,搬起重物走路显得踉踉跄跄,不太稳,干活效率自然也不高。
王闯透露,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最近工厂客户希望能将机器人负载能力提高公斤。“因为机器人内部最底层都是很多的齿轮,不管是斜坡减速器还是前进减速器都要依靠齿轮,负载增加了,齿轮就要长时间承受比原来更大的压力,而且机器人的臂很长,也要承受更大的重量,所以看起来只增公斤,实则难度不小。”他说,为了应对客户需求,智元研制的负公斤轮式机器人已开始在工厂车间边测试、边干活了。
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秘书长钟俊浩认为,现在最需要机器人去涉足的,就是对人不友好、对人身体有伤害的工作环境和场景,比如核电、煤矿、排爆等高危领域,如果要设置等级,这些应列入“紧急且重要”等级,也是利用机器人最先去从事的工种。“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除了有敲鼓写书法机器人、剥鹌鹑蛋机器人、做关东煮机器人外,还有一位机器人专心致志地守在核电装置面前,不厌其烦地清洁着核电装置,这体现了AI的一个方向。其实,机器人堆垛堆得好不好、在家里能不能搞好清洁、能不能帮老人做好护理,这些需求比看一场热闹的机器人运动会来得更切实效。”
钟俊浩说,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此次组织智元机器人、中电科机器人等AI头部企业走进上海交大校园举办机器人技能展演,让科技展示与学术交流深度联动,希望能够协同高校和企业力量开展产业前沿研究,用AI驱动创变,更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