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霆鋒也沒想到,那個被“忽視”的大兒子,這一次讓他贏得徹底
中國式父子關係一直都是“無言的愛”,謝霆鋒和大兒子Lucas同樣如此。 在這次謝霆鋒的演唱會上,大兒子的身影罕見的出現在了他的社交平台。 可這個經常被他“忽視”的大兒子,竟做了一件讓他體麵全無的事兒,不禁讓人好奇兩人的“父子關係”究竟是如何? 破碎的英雄光環 謝霆鋒,一個承載了太多光環與期待的名字,他是明星,是星二代,是品牌廚師,更是張柏芝的前夫,王菲的男友,這幾個頭銜就決定了他始終會活在網友們的關注下。
想當初他和張柏芝的結合,曾被媒體捧為“珠聯璧合”,可誰也料不到,這段情緣從一開始就伴著風浪。 當年,狄波拉一度看不上性格潑辣的張柏芝,直到長子Lucas呱呱墜地,婆媳關係才漸漸破冰,然而,2008年那場“照片門”風暴突如其來,讓這段婚姻搖搖欲墜。
盡管謝霆鋒彼時公開力挺:“我相信她!”隔年二兒子Quintus降生,似乎也為這段感情注入新的希望,可命運弄人,2011年,張柏芝在飛機上與陳冠希的一張合影,最終成了壓垮他們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離婚後,張柏芝在公眾麵前屢次控訴謝霆鋒對孩子關心不夠,探視不足,這些言論像野火般蔓延,迅速給他貼上了一個難以撕去的標簽:“不負責任的爸爸”。
到了2014年,當他和舊愛王菲複合的消息一出,輿論幾乎一邊倒地認定,謝霆鋒已徹底將生活重心從兩個兒子身上挪開,鏡頭裏鮮少捕捉到他與兒子們親近的畫麵,更坐實了公眾對他“情感疏離”的印象,而作為長子的Lucas,仿佛成了“父愛缺失”的沉默符號。 就在前幾天大兒子Lucas過18歲成人禮,謝霆鋒作為父親卻沒有出席,似乎更進一步坐實和兒子們關係不和的傳聞。
一個男孩與一幅“畫” 就在輿論愈演愈烈的時候,轉折來了,8月11日,謝霆鋒在社交平台發布一組圖文。當粉絲們劃過炫目的舞台照和那把兩千萬的“天使吉他”後,一段視頻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衝擊:畫麵中,一個高瘦的男孩正全神貫注地在一件黑色演出服上揮灑顏料,投入創作。 而他,正是如今已步入成年的Lucas。
鏡頭幾乎懟到了男孩麵前,Lucas也隻是短暫地抬眼瞥了一眼,隨即又埋頭於自己的塗鴉,這一瞬間,在外人看來,仿佛是父子關係疏遠的又一“鐵證”——麵對父親的鏡頭,竟連一句招呼都懶得打,未免“太不給麵子”。 那種下意識的拘謹和沉默,似乎完美印證了外界多年來對他們父子情感的猜測。
可真相,往往藏匿在細枝末節裏,因為Lucas如此“霍霍”的這件黑T,正是謝霆鋒當晚要穿上台的壓軸“戰袍”。 這份看似隨心所欲的塗鴉,其實是兒子為父親回歸舞台,精心準備的一份重磅心意,所以當謝霆鋒身披這件世上獨一無二、浸透了兒子創作心血的服裝,站上數萬人矚目的舞台時,它的意義早已超越了裝飾本身。
那把兩千萬的吉他,也許代表著他的過去與歌手身份,而這件塗鴉戰袍,更像是一份來自未來的、滾燙的家庭告白。謝霆鋒在配文中鄭重寫下:“感謝我仔的設計。”短短六個字,是他對長達十幾年父職質疑,所做出的最清晰、也最有力的公開回應。
不懂表達的愛 而兩人之間所謂的“不給麵子”,其實撕開了一個普遍存在於無數中國家庭的隱秘角落,謝家父子的互動模式,讓許多人從中看到了自己與父親相處的影子:電話兩頭常常是尷尬的無言,卻會在對方最需要時,默默地開車幾百公裏趕去相伴,或是不聲不響地買下對方舍不得的昂貴物件。是的,愛,從來不在言語裏,它藏在笨拙卻深沉的行動中。
這種模式背後,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傳統觀念裏,“嚴父”形象深入人心。父親常常扮演著權威,甚至帶著些“君臣”意味的上位者角色,情感表達極為含蓄,有時甚至顯得笨拙。 他們或許拉不下“麵子”與兒子聊些雞毛蒜皮,也無法像母親那樣可以徹夜促膝長談,謝霆鋒的母親狄波拉也曾無意中印證過這點,她形容兒子“疼孩子,但不懂表達”。
這種東方式的內斂,與張柏芝所代表的、更傾向於高頻互動和語言表達的西化親子觀,形成了鮮明的衝突,這或許也是外界長期誤讀這對父子情感的根源之一。 因此,演唱會後台那短暫的“冷場”,哪裏是冷漠?那是兒子在用他最擅長、最真誠的方式,把對父親的支持與愛,一筆一劃地刻進了布料。
而所謂被撕碎的“體麵”,並非流於表麵的客套與熟絡,而是源自內心深處,那份無需言說、彼此心領神會的理解與連接。 所以當Lucas成年後的第一份公開“作品”,出現在父親暌違二十年的舞台上,許多曾經被忽略、被遺忘的碎片,也因此被重新拚合。
人們或許還能依稀記得,2007年Lucas出生時,謝霆鋒在產房外激動落淚的畫麵,也記得2008年那場風暴中,他義無反顧地維護妻子的姿態。 即便離婚後,法律文件也清晰顯示他早已設立巨額基金,為兩個兒子的未來生活提供了穩固保障,隻是,這些默默付出的行動,長期被遮擋在公眾視野之外,被那些更具戲劇性的“失職”敘事所徹底掩蓋。
小結 如今,一件塗鴉黑T,一句遲來的公開感謝,將這些曾被遮蔽的側麵瞬間照亮,聚光燈下,謝霆鋒穿著那件獨一無二的衣服撥動琴弦時,褶皺裏抖落的,盡是歲月裏沉默的篇章。 公眾的標簽來得輕巧,但家庭內部情感的複雜與真實,卻遠非幾個鏡頭、幾句指責所能簡單定義。在那些聚光燈無法穿透的角落,有些關係,或許根本無需向外界辯白,行動本身,已是全部的答案。
本文信源:微博——鋒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