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9月8日起育兒補貼申領全麵開放,有家庭預計能領超萬元“真金白銀”
育兒補貼落地給養娃家庭帶來了什麽?
閱讀提示
收入壓力、時間和精力不足、教育成本等影響生育意願。專業人士指出,育兒補貼製度既是生育支持政策體係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但切實提高生育意願,仍需針對性滿足育齡人群及其家庭需求。
“育兒補貼的申領渠道開放後,国产AV蜜桃网站第一時間就通過支付寶上傳資料,期待領到‘真金白銀’的那一刻。”9月10日,吉林省長春市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今年1月中旬生育,根據國家育兒補貼政策,能全額享受總計10800元的補貼。
9月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育兒補貼申領正式全麵開放。“這筆錢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經濟壓力,更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讓全家人對未來養娃更有信心。”王女士說。
今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育兒補貼製度實施方案》,為3周歲以下嬰幼兒發放每年3600元的國家基礎標準生育補貼。這是我國首次全國性的統一育兒補貼政策,預計將惠及2800多萬戶家庭。育兒補貼能給家庭育兒帶來什麽變化?記者采訪了一些家長和專業人士。
“為家庭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
根據政策內容,自今年1月1日起,無論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領取3600元補貼,直至年滿3周歲。同時,該政策還體現了“曆史補償”的靈活性,即2022年至2024年出生的孩子可按月領取補貼,如2023年12月出生的孩子可領取7200元補貼。
“孩子馬上8個月了,奶粉、尿不濕、玩具和早教書,不算大件,但每月零零碎碎的支出也不少。而且孩子越大需要的東西就越多,花錢的地方也越多。”王女士說,目前,她申請的育兒補貼還在審核中,粗略估算了一下,每月300元的補貼差不多夠給孩子買尿不濕和其他一些用品,“為家庭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健康學院教授宋健表示,國家發放育兒補貼是低生育率現實下國家通過經濟措施進行生育支持的重要方式。育兒補貼製度既是生育支持政策體係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具有“還利於民”“投資於人”的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對一些人來說,國家發補貼是好事,不過相對養娃的整體支出來說,仍是杯水車薪。寶媽李敏(化名)告訴記者,半個月前她就在支付寶上申請了育兒補貼,兒子出生於2024年2月,算下來能領7800元。
隨後李敏又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雙方父母沒有幫忙帶娃的條件,育嬰師或保姆的白班費用每月都要4000元到6000元,否則需要一個人全職在家帶娃;孩子3歲前的營養補劑每月也要三四百元;嬰兒車、餐車、地墊、圍欄等嬰幼兒用品也是動輒幾百上千元……孩子出生一年半多,已經花了幾萬元。
收入壓力、教育成本困擾家庭
“養娃最難的就是需要付出大量精力。”這幾天,王女士正忙於給孩子做輔食排敏,如此細致的活,家裏老人鮮少能幫上忙。從懷孕4個月起,王女士沒再上班了,她說隻能等孩子能正常吃輔食了,再出去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末,全國人口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宋健分析稱,不敢生、不能生、不想生問題是生育率持續低迷的重要原因。
人民智庫發布的《中國公眾生育觀念調查報告(2023)》顯示,我國中青年群體不打算生育的主要原因中,收入壓力是最主要因素,選擇該項原因的人群比例接近60%;時間和精力不足、教育成本也是重要因素,對應比例在50%左右。
“比起現階段吃喝拉撒的成本,我更擔心孩子未來的教育問題。”王女士直言,身邊一些朋友的孩子從小學就開始補課,有的每月花費上萬元。“這幾年一直在提倡為孩子減負、為養娃家庭減負,但感覺教育的內卷程度變化並不明顯。”
李敏在長春一家私立幼兒園工作,近幾年雖然行業不景氣,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但考慮到孩子未來的教育成本問題,她一直在堅持工作。
“養孩子難的不僅是要讓他吃好喝好,還想讓他眼界開闊,這個過程中需要付出的精力和金錢非常可觀。”李敏說。
需多管齊下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係
宋健分析表示,出生率持續下行主要可歸因於婦女年齡結構和年齡組別生育率兩重因素,從這兩重因素來看,中國目前的人口年齡結構呈現出不規則的形態,而理想的結構是出生規模保持相對穩定,避免代際人口規模大起大落,因此,適度提升生育水平、保證出生規模穩定是政策方向。
自2021年以來,我國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逐步建立並不斷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係和激勵機製。202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係 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幹措施》,提出了4個方麵13項生育支持政策措施。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製定促進生育政策,發放育兒補貼,大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與此同時,全國多個省市也在紛紛結合各地實際出台相關支持政策。
“生育支持政策體係包含經濟支持、時間支持、服務支持和文化支持幾個方麵,育兒補貼作為最直接的現金激勵措施,相比較稅收減免等其他間接經濟支持措施,社會影響更大,也更受家庭歡迎。”宋健說,提高生育率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僅靠經濟刺激就能在短時期內見效,需要多管齊下,因地施策、對症施策、精準施策。
不少家長告訴記者,育兒補貼政策更重要的是讓大家看到了國家對養娃家庭的重視和關懷,而且隨著幼兒園大班保教費減免政策的實施,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好措施幫助緩解育兒家庭困難。
“國際經驗表明,生育支持需要多維度政策同向發力,形成係統性支持。”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長王海東曾表示,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深化人口發展重大問題研究,不斷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係。
本報記者 柳姍姍 彭冰《工人日報》(2025年09月13日 02版)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