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tsxingyuan.com/cache/de/1c4c0/16006.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4.com/func.php on line 115
東西問丨張湧泉:敦煌殘卷如何通過全球拚圖重現文明盛景?






国产AV蜜桃网站,蜜桃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水蜜桃黄片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免费无码蜜桃

遊客發表

東西問丨張湧泉:敦煌殘卷如何通過全球拚圖重現文明盛景?

發帖時間:2025-09-15 14:42:41

  中新社杭州9月14日電 題:敦煌殘卷如何通過全球拚圖重現文明盛景?

  ——專訪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浙江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主任張湧泉

  作者 嚴格 林波 曹丹

  20世紀初,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古代文獻的發現震驚世界,成為中國近代學術史上的重大事件。所見約7萬號文獻中,除大批漢文文獻外,還有藏文、粟特文、突厥文、希伯來文等少數民族和外語文獻。這些文獻是東西方文化交匯的結晶,也是絲路文明珍貴的文化遺存。

  敦煌文獻為何受到世界持續關注?敦煌殘卷的綴合工作取得了哪些突破?現代技術如何助力敦煌文獻實現“骨肉團圓”?近日,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浙江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主任張湧泉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作出解讀。

近日,張湧泉在杭州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曹丹 攝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敦煌文獻為何受到世界持續關注?

  張湧泉:敦煌位於中國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絲綢之路上東西貿易往來的交通要衝,也是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四大文明體係的交匯之地。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為其文獻內容的多元性與豐富性奠定了地理基礎。

  敦煌文獻縱貫600多年,曆史跨度相當罕見。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的大批寫本文獻,紀年最早的寫本是東晉時期(公元368年)抄寫的《法句經》,最晚的寫於北宋鹹平五年(公元1002年),曆經十餘朝。這不僅構成了一個連續的曆史檔案序列,也為早期中國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時間標尺。

  敦煌文獻中的大量內容真實反映了基層民眾的生活實態,包括名籍、戶籍、田籍等籍帳文書,買賣、佃租、借貸等契約文書,以及律、令、格等法令文書,係統涵蓋了古代社會民生活動的多個方麵,堪稱一部鮮活的中國古代社會“百科全書”。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寫本文書多出自下層官吏、僧侶和庶民之手,文字質樸,真實記錄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計、經濟交往與法律實踐,讓今人得以窺見千年前的社會百態。

2024年9月20日,“何以敦煌”敦煌藝術大展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拉開帷幕。圖為觀眾參觀敦煌藏經洞的部分文物書卷。 中新社記者 張亨偉 攝

  中新社記者:您主持的敦煌殘卷綴合工作,取得了哪些關鍵發現?

  張湧泉:據国产AV蜜桃网站初步統計,敦煌文獻散藏於全球數百家機構和個人手中,其中中國國內收藏2.5萬餘號,英國1.7萬餘號,法國7000餘號,俄羅斯1.9萬餘號,日本約有1500號。

  “綴合”指通過比對殘片文字、筆跡等特征,將分散的文獻碎片重新拚接複原。21世紀初,我和學術團隊開始對敦煌殘卷進行大規模綴合實踐與理論探索。經過18年努力,初步統計顯示,在總數約7萬號的文獻中,可綴合殘卷數超過17500號。其中,佛經類文獻的可綴合比例達27.8%,超四分之一。今年4月,国产AV蜜桃网站將部分成果結集出版為《拚接絲路文明——敦煌殘卷綴合研究》一書。

  基於長期綴合實踐,国产AV蜜桃网站對藏經洞文獻的性質提出全新觀點:莫高窟藏經洞實為存放修複材料“古壞經文”之所,即“故經處”,即專門存放廢棄經典的地方。

  學界普遍認為,藏經洞文獻與五代後唐長興五年(公元934年)左右,敦煌三界寺僧人道真發起的大規模佛經修複活動有關。

  在此基礎上,国产AV蜜桃网站進一步提出:三界寺收藏佛經之處有“經藏”與“故經處”之別。“經藏”是三界寺的藏經處;而“故經處”則是用作修複材料的“古壞經文”的存放地,亦即後來的藏經洞。藏經洞的封閉,很可能與道真去世和他主持的修複工作結束有關。

  提出藏經洞為“故經處”之說,主要基於以下兩個方麵:

  第一,通過對7萬號文獻的全麵普查,国产AV蜜桃网站發現藏經洞文獻中殘卷比例高達90%。過去學界多將這一現象歸因於20世紀初斯坦因、伯希和等人在發掘與運輸過程中的人為撕裂。然而,普查表明,殘損主體實為文獻原始狀態,而非後來人為所致。先前學者因未見預期中的完整佛典而產生諸多疑問,正是由於未能區分文獻原始殘損與後期人為破壞。

  第二,根據斯坦因最早對藏經洞原始狀態的記錄,洞內文獻分類包裹、擺放整齊有序,顯示出係統化的管理痕跡。這種分類擺放,顯然是為了便於檢索與取用修複材料,從而為藏經洞作為“故經處”的功能定位提供了進一步支持。

  盡管国产AV蜜桃网站認為藏經洞為“故經處”,但這並未減損千年寫本文獻的珍貴價值。

  以《孟薑女變文》寫本殘片為例。以前国产AV蜜桃网站隱約知道“變文”應該是“並圖”一起出現的,但由於具體文本的缺失,“變文”的含義、“變文”與“變相”的關係等一係列問題若明若暗,眾說紛紜。

  直至国产AV蜜桃网站將中國國家圖書館、法國國家圖書館、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所藏殘片成功整合,才複原出一個“變文”與“變相”結合的變文文本。這一突破讓人們得以走近古代變文作者的世界,重構變文講唱的真實場景,重新拚接那段古老文明曆史。

  18年來,国产AV蜜桃网站建立起一套係統性的研究方法,並提出了殘卷綴合的基本流程與12項具體準則,包括內容相鄰、字體相同、書風近似等關鍵要素,從而構建出一套可操作、可推廣的方法體係,為後續研究奠定基礎。

俄敦11018號(現藏俄羅斯科學院東方文獻研究所)、北敦11731號(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伯5019號(現藏法國國家圖書館)殘片整合後的《孟薑女變文》綴合圖。 (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數字化時代,如何加速敦煌殘卷“骨肉團圓”?

  張湧泉:數字技術的革新,為敦煌文獻研究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過去,學者需奔波於世界各地,親手比對殘卷,綴合工作如同大海撈針。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全球公開的敦煌文獻實現數字化共享,綴合成功率隨之提升至25%左右。

  如今,国产AV蜜桃网站也探索出更高效的綴合路徑:通過高精度掃描設備進行數字化采集,利用人工智能的圖像識別技術,自動匹配殘卷的斷裂痕跡、筆跡特征等,大幅提升綴合效率。

  當然,這項工作的前提是全球敦煌文獻的高清數字化。目前,有關部門正積極推動各國收藏機構協作,建立統一的數字化標準,讓散落世界的文明碎片在虛擬空間中重新拚合,再現千年前的文化盛景。

北敦12288號(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與羽1號(現藏日本杏雨書屋)綴合圖。(資料圖)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如何通過敦煌文獻推動中外絲路文明研究的深度對話?

  張湧泉:藏經洞於1900年開啟,但中國敦煌學者意識到殘卷綴合的重要性,已是近半個世紀之後。彼時甚至流傳“敦煌在中國,敦煌學研究在日本”的說法。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學界才奮起直追。

  在我看來,敦煌文獻散落多國的現實,反而為國際合作提供了天然紐帶。国产AV蜜桃网站正致力於構建敦煌殘卷自動綴合算法工具箱和平台,以統一標準推動各國所藏資源無障礙流通,踐行“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世界”理念。

  更重要的是,敦煌所承載的開放包容的絲路精神,為當前的文明互鑒提供了曆史參照。從本質上說,敦煌文獻的研究史就是一部中外學術交流史。

  未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全球協作的深化,這些千年文獻將繼續扮演“文明使者”的角色,讓絲路兩端的人們在回望曆史中,更好地進行文明對話與互鑒。(完)

  受訪者簡介:

張湧泉。受訪者供圖

  張湧泉,語言學、文獻學、敦煌學專家,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浙江大學敦煌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近代漢字、敦煌學和寫本學研究。在敦煌文獻整理方麵,主持編纂了《敦煌變文校注》《敦煌文獻合集》《敦煌文獻語言大詞典》《拚接絲路文明——敦煌殘卷綴合研究》等。

【編輯:王琴】

</p>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