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搏”出鄉村“數字銷路”
作者:jisucu 來源:漯河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5評論數:
“竹板這麽一打呀,聽我把話拉!今天不把別的表,專誇新疆好紅棗!說新疆,真叫棒,天山腳下陽光旺……”這是揚州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放手一播”直播助農實踐團的直播間。團隊的同學正用“相聲帶貨”的形式進行助農直播。
3年來,該團隊通過短劇、相聲等“花式整活”,把直播帶貨從“硬推銷”變成“講故事”,為鄉村特產“搏”出了一條“數字銷路”,直播累計觀看量超12萬人次,單場最高成交額8000餘元。
在日前結束的第十五屆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挑戰賽直播電商實戰賽全國總決賽中,“放手一播”斬獲一等獎。
“‘放手一播’,諧音‘放手一搏’!”團隊創始人白天浩一語道出團隊名稱蘊含的巧思。初創時,團隊麵臨缺經驗、少設備的困境,農戶也對直播帶貨心存疑慮。指導老師鄧天白鼓勵團隊“敢想敢試,大膽去闖”,並邀請揚州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高功步教授傳授電子商務知識,指導實操。
大家從零開始寫腳本、練話術、學運營,哪怕直播間初期隻有幾人觀看,也堅持做好每一場直播。“‘播’是用鏡頭為農產品發聲,‘搏’是麵對困難不退縮的態度。”正是這份韌勁,讓團隊逐漸贏得農戶信任,從助農“新手”成長為“生力軍”。
3年來,這支本科生團隊暑期深入鄉村調研,不斷創新直播形式,將專業優勢與鄉村振興需求緊密結合,踏勘助農之路。
“光有熱情不夠,得讓觀眾‘看得見、信得過、願意買’。”團隊摸索出“場景化直播”核心策略,把直播間搬進田間地頭、工廠車間,融入文化元素,讓帶貨不止於“賣貨”。
在揚州周邊的水稻種植基地,“田間地頭直播間”裏,隊員踩著田埂走進稻田,捧著剛收割脫粒的新米展示顆粒質感,熱氣騰騰的米飯香仿佛溢出屏幕,點擊-成交轉化率超5%。
推廣廣西特產八角等香料時,團隊搭建民族風直播間,用竹編背景、壯族掛飾營造氛圍,隊員身著壯族服飾,一邊演示八角在燉菜、鹵味中的用法,一邊講解種植曆史與壯族飲食文化,實時在線人數突破1000人,單場商品交易總額穩定在3000元,曝光量達10餘萬。
此外,團隊還推出“尋找少爺”短劇,將福建漳州仙草蜜的傳統工藝融入劇情,讓觀眾在追更中記住地方特產價值。3年來,這樣的創新場景不斷湧現,讓直播不再是“硬推銷”,而是有故事、有情感的“農貨敘事”。
“不光要賣貨,更要為農產品注入文化靈魂。”團隊在實操中深化對直播場景設置及效益達成的認識,不斷試水、成長。他們到過江蘇、廣西、福建、新疆等地,在鄉村振興沃土上“播”下青春和熱情。團隊先後獲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網絡直播賽道二、三等獎。
接下來,團隊還將借助AI數字真人分身技術,探索運用“24小時直播+方言複刻”等“花式”,在助農的路上持續踏響青春節拍。
王成 丁文卓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張仟煜 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年09月12日 04版
【編輯:王琴】
</p>-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