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專家亮相智博會 共話智能產業發展新圖景
作者:沈陽科比24號 來源:漯河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6評論數:
重慶9月6日電 (記者 鍾旖)6日,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正在重慶舉行。其間,來自智能產業領域的行業領軍企業負責人、知名專家學者等,圍繞產業發展新圖景分享創新實踐經驗,帶來深度思考與前沿觀點。
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沈向洋說,視覺感知是人類對這個世界最大的感知渠道,人類90%以上信息通過視覺感知獲取。當前,大模型應用需從語言模型走向“能看懂萬物”的視覺模型,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沈向洋認為,2025年是人形機器人產品走向應用的元年。在智博會上可以看到,一批企業已經把機器人技術應用到工業場景中,但機器人技術的未來仍麵臨巨大挑戰與機遇。如何有效開發機器人的“靈巧手”便是一大關鍵。
9月5日,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開幕。活動現場,宇樹科技攜人形機器人舉行了一場拳擊比賽,吸引民眾圍觀。記者 周毅 攝
舞台上發言人正在用中文發言,2秒內,英文翻譯便在大屏上實時躍出。這是科大訊飛的同傳上屏服務,為民眾架起跨語言溝通的“隱形橋梁”。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慶峰透露,截至目前,訊飛同傳服務已覆蓋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功支持超過40萬場次會議。這背後,源於企業在語音領域的多年積累與持續創新。2025年以來,科大訊飛在多語言技術上持續突破,其最新升級的訊飛星火X1大模型,已支持超過130種語言的通用問答與翻譯。
“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核心在於降低使用門檻,激活一線創造力。”劉慶峰表示,訊飛星火大模型已在教育、醫療、汽車等多個關鍵領域,展現賦能能力。比如與高校合作,培養超過2萬名AI人才,顯著提升就業率;又如,在醫療服務領域實現診斷近10億次,修正了170萬次錯誤診斷和9000多萬次不合理用藥,在推進技術自主與產業融合中書寫生動實踐。
紫光股份董事長、新華三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於英濤表示,當前人工智能產業麵臨結構性鴻溝、產品價值規模化釋放及生態培育等挑戰,唯有持續深化創新探索,才能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場景賦能是激活應用生命力的關鍵,需以實踐創新實現規模化價值變現。“人工智能+”不僅是技術獨角戲,更是大模型與行業數據深度結合的同頻共振。
清科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倪正東稱,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是創投力量推動產業升級的成功範例。過去六年,創投在該領域投入超萬億元資金,有力支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的巨大競爭力。這一成功模式證明,資本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是構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倪正東表示,未來,“大智能時代”將催生更多優秀企業,創投行業將持續發揮關鍵作用。(完)
【編輯:劉陽禾】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