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村BA”:“動起來”的民族文化展廳

中國文化報記者 王雪峰

8月9日,2025年“村BA”球王爭霸賽貴州賽區決賽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縣台盤“村BA”球場激情開賽。當晚,3萬餘名觀眾齊聚露天球場,呐喊助威聲此起彼伏,氣氛熱烈非凡。NBA球星麥迪的到來更是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他與球迷互動時說:“這次中國行我最期待的就是‘村BA’,這裏的激情和純粹讓我想起了最初的籃球夢。”

賽事間隙,一場別開生麵的深山音樂會點燃全場。開場舞《雲上苗音·心之舞》以翩躚舞姿訴說苗嶺古韻;反排木鼓舞鼓點鏗鏘,舞者身著盛裝踏歌而舞,豪放熱烈;阿幼朵、蝶長、蝶當久等本土歌手聯袂獻唱,《想我你就到貴州來》《苗鄉侗寨》等旋律在夜空中回蕩。球場邊,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苗繡、銀飾鍛製、馬尾繡、蠟染等技藝,巧妙融入籃球元素,讓傳統工藝煥發新活力。這方被網友譽為“村BA聖地”的球場,再次成為文化與體育深度融合的生動舞台。

自2022年7月火爆“出圈”以來,貴州“村BA”早已超越一場鄉村籃球賽的範疇,成長為群眾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典範。累計超1000億次的網絡曝光量背後,是台江縣群眾文化團隊以匠心織就的文化圖景。

文化築基:從“看熱鬧”到“有內涵”

“村BA”爆火後,台江縣文體廣電旅遊局迅速牽頭,聯合縣文化館、藝術團等群眾文化力量,組建專項工作專班,製定《“村BA”文化助賽工作方案》,係統推進文化與賽事的深度融合。

“国产AV蜜桃网站第一時間組織團隊深入全縣15個村寨,走訪非遺傳承人60餘人次,係統梳理苗族古歌、反排木鼓舞、苗族多聲部情歌等20餘項非遺資源,為賽事注入文化基因。”台江縣文化館館長吳勝利介紹。

今年,為提升賽事的文化氛圍,團隊提前一個月啟動節目創作,將籃球元素與民族文化巧妙融合,打造了《苗籃共舞》《賽場歡歌》等12個原創特色節目,讓每場賽事都成為一場流動的民族文化展廳。

“確保每場比賽都有獨特的文化體驗,讓觀眾不僅記得住精彩的進球,還能帶走美好的文化記憶。”吳勝利說。

平台賦能:從“賽場”到“文化會客廳”

“国产AV蜜桃网站專程從廣州趕來,不隻是為了看球,更是為了感受這裏的文化氛圍。”遊客張迪雲興奮地分享。他在現場跟著演員跳起苗迪,還在非遺集市一口氣買了五六件手工藝品,“這種體育與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太有感染力了!”

在“村BA”賽場,文化元素無處不在。開閉幕式、中場休息時段,藝術團與民間藝人紛紛登台,苗族飛歌、木鼓舞、蘆笙演奏輪番上演,讓觀眾在緊張的賽事之餘沉浸於濃鬱的民族風情之中。據統計,2025年賽事期間,台江縣累計開展文化展演60餘場,吸引現場觀眾超50萬人次。

賽場周邊,非遺展示體驗區成為遊客熱門打卡地。40餘名苗繡、銀飾製作、苗族織錦等非遺手工藝人駐場展示,推出籃球主題非遺產品。遊客不僅能近距離觀賞技藝,還可親手體驗製作過程,並品嚐酸湯魚、糯米飯等地道美食。

“這個‘村寶寶’吉祥物太可愛了,我買了兩個送朋友。”來自貴州遵義的李女士舉起手中繡著“村BA”IP形象的苗繡掛件說。數據顯示,僅2025年賽事期間,非遺體驗區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帶動非遺產品銷售額達420萬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台江縣將“村BA”與苗族傳統節日“六月六”、獨木龍舟節等深度融合,策劃深山音樂會、非遺巡遊等活動,進一步豐富賽事文化內涵。今年“五一”期間,相關文化活動吸引遊客3.54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07.15萬元。

文化惠民:從“輸血”到“造血”

在“村BA”球場上,鼓點如雷,苗族歌舞與籃球激情碰撞;球場外,銀飾叮當、針線飛舞,構成一幅生動的鄉村文化圖景。“以前我隻會繡花,現在還能在‘村BA’現場表演,教遊客做苗繡,收入也增加了。”一位繡娘一邊展示她繡製的籃球圖案苗繡,一邊笑著說。她身著傳統盛裝,指尖翻飛,引來遊客駐足拍照。

“国产AV蜜桃网站始終把文化惠民作為出發點,讓群眾共享‘村BA’的發展成果。”台江縣文體廣電旅遊局局長盧童說。通過實施“村民文化骨幹培育工程”,文化館專業輔導員分片駐村,開展歌舞、非遺技藝、旅遊服務等培訓,累計培育文化骨幹200餘人。他們不僅是舞台上的主角,更成為鄉村文化傳承的火種,帶動更多村民參與文化建設。

依托“村BA”的品牌效應,台江縣推動“非遺+賽事”產業聯動,組織群眾發展非遺產品製作、文化體驗服務等產業,推動“媽媽製造”苗繡工坊與賽事合作,300餘名繡娘開發籃球主題繡品,年銷售額突破80萬元。同時,“村BA”的熱潮也點燃了青年返鄉創業的熱情。截至2024年底,台江縣青年返鄉創業就業比例從2021年的不足30%躍升至70%以上。

在台盤村的“村BA”賽場上,籃球入網的聲響與苗繡銀針穿透布麵的節奏、木鼓震天的鼓點、觀眾齊聲的歡呼交織成一首鄉村振興的交響曲。這不僅是一場體育賽事,更是一次展示地方文化的盛宴。

當苗族古調在現代球場回蕩,當繡花針在年輕人手中傳承,貴州“村BA”正以一種質樸而蓬勃的方式,詮釋著新時代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的無限可能。它像一顆被苗繡包裹的籃球,承載著文化的溫度與體育的力量,在鄉村振興的賽道上穩健前行,為全國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鮮活的台江經驗。

漯河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