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砂超19倍 不能任由兒童軟泥玩具“放毒”
對“渾身是毒”的解壓軟泥玩具,必須要有更嚴格的監管措施。
據央視財經報道,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們購買的“解壓”軟泥類玩具,經常散發刺鼻氣味,還導致孩子出現皮膚過敏等症狀。有些玩具包裝沒有廠名廠址信息和產品合格證,是典型的“三無”產品。
這些軟泥類玩具的核心材料之一是成型水,然而,風險就可能暗藏成型水之中。一些售賣解壓玩具的電商客服坦言,成型水的成分除了水就隻有硼砂。硼砂是一種有毒化合物,1至3克就會使成年人中毒,兒童一旦誤食,5克即可致死,長期接觸會影響孩子的肝腎功能和生長發育,可見其危害之重。
事實上,國家推薦性標準《消費品中重點化學物質使用控製指南》明確指出:液體或黏性玩具材料中,硼的遷移量應少於等於300mg/kg。記者網購幾款自製軟泥玩具套裝送檢,發現結果均超標,最高值超國家標準19倍多,可謂“渾身是毒”。
有店主更是坦言,幾乎所有軟泥玩具的成型水裏,都會超量加硼砂,所以這類產品拿不到合格的檢測報告。這同時也意味著,兒童在玩這類玩具時,極大概率會接觸到這類劣質產品。再聯想到上麵提到“1-3克中毒”“5克可致死”的劑量,這種危害性實在是令人後怕。
軟泥類、黏性玩具等釀成健康危害,早已見諸媒體。據報道,2024年,有網友就稱,自家孩子玩假水(水晶泥)過敏,導致兩隻手潰膿、發爛、爆皮。
針對一些早已出現的問題,2021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水晶泥和假水玩具消費提示》,指出要慎選慎購水晶泥、假水玩具等類似玩具。
在央視的報道中,商家承認“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也經常來檢查”,但他們也采取了諸多對策。比如,在產品包裝和銷售過程中,絕口不提硼砂,以免引起注意;有的用假公司名、檢測報告造假等手段逃避監管。
雖然監管在線,但商家也早已熟練地玩起了“貓鼠遊戲”,給檢查製造了難度。在此背景下,監管網格必須更密、更實,采取更為嚴格和係統的措施,以徹底堵上監管漏洞。
一方麵,要從源頭加強原料環節管理,杜絕硼砂等危險化學品流入兒童玩具生產鏈,同時強化日常執法。另一方麵,對違法企業要加重處罰,堅決打擊偽造檢測報告、冒用公司信息等行為。
考慮到現在不少玩具都在線上銷售,電商平台必須承擔主體責任,主動篩查,避免劣質玩具從線下“躲入”線上。
總之,對於危害巨大、成分超標的“三無”產品,社會不應再放任其存在了。在監管部門嚴格執法的基礎上,社會層麵的監督也要持續發力,多措並舉築牢兒童玩具的安全防線,讓孩子們遠離“毒玩具”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