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ss 17打價格戰,蘋果迎來“翻身”時刻?
創新不夠,誠意來湊
撰文/孟會緣
編輯/李覲麟
排版/Annalee
今年由蘋果舉辦的“科技春晚”,終於不像前兩年那樣被人詬病是“擠牙膏”了。
其發布的iphoness 17係列,帶來了多項重要性能升級,起售價卻仍為5999元,與上一代保持一致,這一定價策略迅速在網絡引發熱議,成功讓“加量減價”成為熱門話題。
被網友大加讚賞的iphoness 17標準版,在價格不變的基礎上,實現了多方麵配置的提升,甚至該款機型還完美適配國補政策,相當於隻需要5499元就能拿下,無疑是蘋果本次多款新品中,最具性價比的選擇。
以至於讓不少業內人士做出預期判斷:iphoness 17很可能會成為新一代“釘子戶”,同時也將給安卓陣營的相鄰價位產品帶來不小的競爭壓力。
要知道,過去一兩年間,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疲軟明顯:根據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蘋果手機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從長期穩居的第一名滑落至第四名。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蘋果在大中華區的銷售額僅為185.1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1.1%。
隨著華為、小米等國產廠商在電池、AI、折疊屏等領域施壓,被用戶嫌棄年年“擠牙膏”的蘋果,終於迎來了“翻身”的關鍵時刻。
來自標準版的“降維打擊”
“今年買iphoness 16的被iphoness 17背刺了,要是再有國補加持,安卓機不用賣了。”
“今年我依舊會選擇Pro係列,但是如果你要選購的話,我會建議你無腦衝標準版。”
“Pro很醜,Air續航不行,最值的還是標準版,而且沒有漲價,真香~ ”
在“真香派”看來,蘋果堪稱從未發行過如此“標準”的標準版:120Hz ProMotion蘋果第一次跨越等級界限來到標準版、加量不加價升級的256GB起步的存儲、首次搭載與Pro 係列同款的Super Retina XDR屏、疊加上國補還能減五百的價格……多重buff加身之下,iphoness 17毫無疑問得到了“性價比之王”的稱號。
與被讚爆的口碑相對應,其預約數據也是異常亮眼。截至 9 月 11 日上午 9 點,iphoness 17標準版的京東預約量已經突破200萬。這個預約數字,是iphoness 16的整整十倍還多,去年同期(一天後),iphoness 16在同平台的預約量僅17萬左右。對比之下,可見今年蘋果用戶對iphoness 17的期待與熱情,預約量飆升不僅體現了消費者對這款新機的認可,更預示著它將在市場上掀起一股不小的熱潮。
截至鋅刻度撰稿時的預約數據
與此同時,新品超預期的表現不僅點燃了消費電子市場熱情,更是直接傳導至資本市場。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9月10日,多隻蘋果概念個股衝高,截至收盤,東山精密漲停,股價再創新高,同期,工業富聯、博傑股份、依頓電子等個股也均漲停。從更長時間維度來看,蘋果相關概念股年內已展現出強勁增長動能,截至9月10日收盤,共計13支蘋果概念股年內漲幅已翻倍。
種種跡象,都與5999元這個定價不無關係。
更確切地說,是蘋果今年製定的定價策略在發揮它應有的作用:目前,國內智能手機隻有售價6000元以內才支持國補,該價格正好卡在中國數碼產品國補上限之下,能夠最大程度地享受國家補貼政策,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麵對中國市場日益突出的競爭壓力,加量不加價的iphoness 17在與安卓旗艦手機的競爭中,無疑將更具價格優勢,能助其穩住基本盤。
Pro係列首次提供了2TB版本
同時,美國對智能手機加征的關稅增加了蘋果的成本,蘋果在Pro Max頂端開辟超高端市場,用2TB版本的溢價來對衝整體成本壓力,從而既滿足了政策要求,又保證公司的利潤水平。
iphoness 17標準版之所以被看作“降維打擊”,概因其在配置大幅提升的同時,價格卻保持穩定甚至變相降價,使其直接進入中高端安卓手機的核心價位段,以更高的品牌溢價和優秀的綜合體驗對其形成壓力。
有評論認為,“安卓廠商夜不能寐啊,新的iphoness17、256GB,蘋果官方5999元,次年‘618’降價到50000元左右,‘雙11’再打打折,到時候二手賣個兩三千,看看安卓廠商倒閉幾家吧!”
“性價比牌”的戰略意義
麵對蘋果打出來的“性價比牌”,小米手機部總裁盧偉冰直言:“我認為這絕對是iphoness變化最大的一年。iphoness 17標準版的確很強,牙膏擠爆了……今年將會是手機形態變化的大年,值得期待。”
但蘋果能造出這麽大的聲勢,與其說是iphoness 17係列做出了多大創新,倒不如說是因為看懂了中國市場的競爭局勢,在通過“補齊短板+技術下放”的手段,奪回之前被國產高端手機吃掉的市場份額。
CounterPoint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至2024年,蘋果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600美元及以上)的份額從75%逐年下滑至54%;而華為的市場份額則從2022年的12%躍升至2024年的29%,成為增長最快的國產廠商;此外,小米的份額也從約2%增長至5%。
Omdia數據顯示,與去年全年相比,今年上半年蘋果在美國、西歐、東南亞的市場份額較穩定,在印度的市占率從5%上升至6%,其他地區的出貨量也從20%上升至24%,隻有在中國的份額發生了明顯下滑。
圖源Counterpoint Research官網
過去一兩年間,國產高端手機品牌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精準的市場定位,成功在高端市場站穩腳跟,甚至對蘋果形成了實質性威脅。這種此消彼長的市場格局,迫使蘋果不得不調整戰略,以更具侵略性的定價和配置升級來應對挑戰。
投行傑富瑞認為,iphoness 17的最新定價策略並不會影響其對蘋果的收益預測。定價策略或使中國安卓品牌在高端市場更難以增長,顯示蘋果決心捍衛其市場份額,尤其是在中國。
而在價格、性能、屏幕顯示等關鍵領域,iphoness 17的強勢表現也讓安卓陣營的玩家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各自的定價策略與產品定位。對此,有業內人士預測,為了應對iphoness 17帶來的市場壓力,安卓廠商可能會加速推出更具創新性和競爭力的新品,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其中最備受矚目的方向就是AI。
2024年,庫克首次高調官宣Apple Intelligence(蘋果智能),並承諾“2025年全線落地”,可當時間真正來到2025年,給出的答案卻是“年底之前,仍存變數。”
事實證明,盡管Apple Intelligence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擴展新功能,但在合規問題未能解決的情況下,國行版iphoness 17係列仍無法立即享受到視覺智能、寫作工具和增強型Siri等AI加持。
即便在實際推進層麵,蘋果最終選擇與阿裏巴巴合作,這也意味著蘋果和合作商需要在數據接口、審核標準、廣告策略等多維度做出妥協,導致其真正麵向消費者推送的時間,很有可能會進一步延後。
這種技術落地的滯後性,極有可能讓蘋果錯失AI布局的窗口期,因為國產手機品牌早已在AI應用方麵,做出了諸多創新和突破。
當然,蘋果的隱痛遠不止AI,還有其生產供應鏈的重大調整。
相關報道顯示,蘋果正麵臨關稅政策影響、對中國供應鏈依賴度高、供應鏈轉移成本高,以及印度等新興市場生產存在諸多問題等情況。
Omdia預估,2025年第二季度,從印度出貨到美國的iphoness超過1100萬部,從中國出貨的約300萬部。上個季度蘋果在美國銷售的iphoness中,有近一半是在印度組裝,其中主導生產的是富士康,塔塔集團在收購緯創後也迅速擴大了業務。
這意味著,蘋果需要在供應鏈多元化與保持生產效率之間找到平衡點,並通過自我變革來應對潛在的貿易風險,這一整體戰略絕非一日之功,且中途必然伴隨種種不確定。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之一,之於蘋果的戰略意義不言而喻,今年之所以采取如此“激進的定價策略”,或許正是其身處複雜局勢下,為穩住陣腳的關鍵一招。
至於是否奏效,就看用戶此番對iphoness 17的看好,之後能轉化為多大的銷量數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