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寵物短劇,為啥令人“上頭”

你刷到過AI寵物短劇嗎?寵物貓狗或穿上西裝化身職場精英,或身著古裝在宮廷裏鬥智鬥勇,或背上書包體驗校園樂趣。萌寵的形象配上不斷反轉的劇情,讓很多人“刷個不停”、很“上頭”。
業內人士表示,在短劇熱潮、AI技術以及寵物經濟的共同作用下,AI寵物短劇日益走紅。
AI寵物短劇成為短視頻新星
“AI寵物短劇正成為短視頻領域的新星。”安徽省合肥太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朱亮亮說,公司從去年起開始布局AI寵物短劇新板塊,出品了多部網絡熱門AI寵物短劇。
寵物能辦公、會帶娃,能演職場劇、古裝劇、懸疑劇,新奇的畫風讓觀眾忍不住一刷再刷。在抖音平台上,82集《橘貓微短劇》累計播放量超過2400萬次,38集《胖橘變裝穿搭故事》累計播放量達1.3億次。
“短劇熱潮遇上寵物經濟與AI技術後,催生出AI寵物短劇。”朱亮亮分析說。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5)》顯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國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半年增長率高達14.8%。《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顯示,2024年寵物經濟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
AI寵物短劇商業價值也逐漸顯現。據業內人士介紹,AI寵物短劇的收益主要來自兩部分:一是廣告,在劇情中自然嵌入寵物用品、日常消費品等產品的廣告;二是知識付費,開設AI寵物短劇製作培訓課程。
AI助力降低創作門檻
“短短1分鍾的AI寵物視頻,製作過程遠比許多人想象得複雜。”抖音賬號“LT小狗日記”負責人曹潔茹說。
今年3月,曹潔茹開始嚐試AI寵物短劇創作。此前,她做的隻是簡單的AI寵物視頻,沒有劇情。今年初,為了順應短劇熱潮,她決定把寵物視頻與短劇結合,製作AI寵物短劇。“狗狗會說話、能演戲,這些現實裏不可能的橋段,都呈現在了屏幕上。”她說。
創作過程並不輕鬆。“先根據觀眾反饋和個人靈感寫大綱,用AI將大綱擴展成完整的分鏡腳本;之後將分鏡轉化為畫麵;然後再把靜態畫麵變成視頻片段;最後進入剪輯環節,加上音樂、字幕和配音,作品才算完成。”曹潔茹說,“這些環節缺一不可,其間要用到多個工具。”
曹潔茹坦言,AI助力極大降低了短劇創作門檻。過去需要專業團隊、場地、演員和道具才能完成的短劇拍攝,如今兩三個人用電腦就能完成,成本也隻需幾十元的工具訂閱費和少量人工費。“像我這樣沒有專業影視製作背景的人,也能做出像樣的作品。”曹潔茹說,但想要畫麵精致,依然需要一定的美術功底和技術積累。
但剛開始的嚐試並不順利。“狗狗經常‘長’出人手人腳,穿幫鏡頭比比皆是,隻能不斷嚐試,從多個生成結果中挑選最自然的畫麵。”曹潔茹說,畫麵能否真實細膩,主要取決於編劇的提示詞編輯能力,提示詞越清晰,AI的反饋就越準確。比如,在“比熊犬”提示詞後加上“幼崽”兩個字,生成的寵物角色就會更加可愛,更會撒嬌。
如今,AI寵物短劇賽道日益擁擠,競爭逐漸激烈。“技術門檻低,別人很快就能學會,甚至做得比你更好。”曹潔茹認為,短劇製作應著重在創意上下功夫,讓觀眾對劇情保持新鮮感。
劇情和情感共鳴是關鍵
“看見這隻橘貓就像看見了我自己。”在北京工作的汪林指著AI寵物短劇裏的橘貓笑著說。屏幕裏,一隻橘貓背著雙肩包,匆忙跑向辦公室,動作誇張搞笑。“很多場景都是還原日常,非常有代入感。”每天通勤路上,她習慣刷幾條AI寵物短劇。
寵物自帶萌點,AI技術讓它們搖身一變,會辦公、會探險,甚至還能在宮廷中鬥智鬥勇,新穎的角色和劇情吸引了大量觀眾。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董晨宇認為,AI寵物短劇的走紅並非偶然。在互聯網文化中,寵物貓狗早已被賦予了“表情包”“戲謔感”的屬性,當它們和短劇情節結合後,就會產生一種既荒誕又親切的反差萌,讓觀眾樂在其中。
“看慣了真人版的年代劇,再看到貓咪穿著上世紀80年代的工裝,就覺得萌趣十足。”汪林說。在《重生80:我在供銷社當團寵》的評論區,不少網友曬出自家寵物的照片並留言“快給国产AV蜜桃网站家寵物安排個角色”。
業內人士指出,能夠“破圈”的AI寵物短劇,都是精準捕捉到了觀眾的情感需求。在現實生活中,人與寵物的互動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製,而屏幕裏的“賽博毛孩子”卻24小時在線。無論是溫馨的日常場景、搞笑的反轉情節,還是充滿懸疑的緊張劇情,每一類內容都讓觀眾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陪伴與情感共鳴。寵物形象不僅提供視覺萌點,更成為情緒表達的載體。
潘旭濤 梅鈿梓 任哲曦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5年09月12日 第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