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中新社西藏阿裏9月11日電 (記者 貢桑拉姆)西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更尕易西10日向記者透露,2024年8月,西藏阿裏地區相關部門組織專家在普蘭縣仁貢村一處廢墟調研時,新發現一批早期苯教擦擦(“擦擦”是藏傳佛教及苯教中用泥土脫模製成的微型造像或經咒牌,多用於祈福、供奉;苯教是西藏原生宗教,早於藏傳佛教傳入)。這一發現的研究成果,在近日由西藏大學和四川大學於成都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高原絲綢之路曆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受到多名學者關注。
據更尕易西介紹,此次發現的擦擦題材涵蓋塔形、經咒及地方神,製作技法分為按印與脫模兩種。“結合製作技法、題材及文字內容,可明確其為早期苯教擦擦,推測年代可能早於公元11世紀——這一時期,外來風格的擦擦已開始在西藏出現,但本地苯教擦擦的曆史可能更久遠。”
他進一步解釋,這批擦擦的價值體現在兩方麵:一方麵能反映阿裏地區象雄文化(注:象雄是西藏史前至吐蕃時期的古老文明,被認為是苯教的發源地,對藏文化影響深遠)的發展演變,另一方麵可佐證象雄、普蘭與古格周邊地區的文化互動。從特征上看,其造型與風格獨特,地方神形象更突出、符文樣式異於佛教擦擦,材質則以當地泥土混合特殊材料製成,雖經歲月侵蝕表麵斑駁,但仍保留古樸韻味。
“參與調研的專家一致認為,這些擦擦的製作工藝、圖像符號及背後的象雄文化意義,亟待深入挖掘。”更尕易西說,象雄文化是西藏最古老的文化形式之一,這批擦擦極可能是當時宗教信仰、儀式活動的直接見證物。
“每一塊擦擦上雕刻的圖案,無論是神秘的符文,還是獨特的神祇形象,都仿佛在訴說著千年前苯教在這片土地上的興盛與傳承。”更尕易西認為,未來有望通過這些實物,還原苯教在象雄時期的傳播路徑與宗教實踐細節,為苯教文化研究補上關鍵一環。(完)
【編輯:曹子健】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