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化管理+技術創新”助力增產增效 希望的田野處處好“豐”光

央視網消息:在黑龍江省嫩江市的黑土地上,小麥陸續進入成熟期,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開鐮收割,確保顆粒歸倉。

在嫩江市塔溪鄉楊樹村,廣袤的麥田一望無垠,聯合收割機劃開金色的波浪,將沉甸甸的麥穗卷入機身,從收割到脫粒一氣嗬成,一顆顆飽滿的麥粒如金黃的瀑布般從卸糧口傾瀉而下,豐收的畫卷在眼前展開。今年,塔溪鄉種植小麥超4.8萬畝,麵積穩步增長。為加快秋收進度,相關部門在小麥收獲前就協調各類農業機械滿足秋收需求。

農機手稱,機器特別給力,帶著自動定位係統,一鍵卸糧,脫粒效果特別好,把麥粒損失降到最低。這一天下來,一台車能收15畝地左右,現在是5台車,爭取在兩天內全部收割完畢。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塔溪鄉從播種到收割的各個環節都進行了科學化管理和技術創新,積極引導廣大農戶學習並掌握夏管相關知識,用好葉麵肥和除草機等。在小麥生產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實現了產量與質量的雙提升。

嫩江市作為黑龍江省小麥主產區之一,在穩定糧食種植麵積、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調整種植結構,推廣“小麥—大豆”輪作種植模式,並給予相應輪作補貼,同時增加耕地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與土地利用率。

“目前為止,小麥收割工作已經完成二分之一,機械化收割率達到100%。確保糧食顆粒歸倉。同時,在今後的良種繁育、種植生產等各項工作中,深入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強化科技賦能,深化服務保障,持續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讓群眾“糧袋子”更滿,“錢袋子”更鼓。”嫩江市塔溪鄉副鄉長趙海波說。

江西永新:20多萬畝中稻豐收 金黃稻穀顆粒歸倉

眼下,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20多萬畝中稻陸續成熟,田間地頭“豐”景如畫。農戶們正抓緊晴好天氣,利用現代化農機設備加快推進收割進度。

在永新縣蘆溪鄉社園村,連片稻田翻湧著金色的波浪,飽滿的稻穗壓彎了稻稈。多台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來回作業,稻穗被迅速收割、脫粒,金黃的稻穀順著傳送帶源源不斷地湧入儲糧倉。

在蘆溪鄉烘幹廠,運送新糧的貨車絡繹不絕,正有序排隊等待卸貨。車間內的全自動烘幹設備全天候運轉,精準控製溫度和時長。烘幹後的糧食傾瀉而下,倉庫內稻穀很快堆積如山,整個流程緊湊有序。

為了搶抓時節助力農民豐收,當地科學調度農用機械對稻田進行機械化收割服務,已投入近3100台(套)農機具,收割工作預計於9月下旬全麵結束。近年來,當地大力推動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機收、烘幹、加工一體化服務體係不斷健全,為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提供了堅實支撐。

山西平順:太行山上花椒紅 椒農喜悅采收忙

最近,在位於太行山南部的山西省平順縣,8萬多畝花椒陸續成熟,進入采收季。從空中俯瞰,漫山遍野的花椒樹上,掛滿一串串色澤鮮紅,顆粒飽滿的大紅袍花椒,山風吹過,椒香四溢。椒農們趁著天氣晴好,抓緊采收,在忙碌中感受豐收的喜悅。

據了解,當地平均海拔1000米,夏季平均溫度在25度左右,適宜大紅袍花椒的生長。今年,當地結合獨特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在太行梯田等地種植花椒超過8萬畝,年產量超過400萬斤,帶動了當地椒農增收。

漯河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