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達慕上的“新麵孔”與“老朋友”:一場跨越山海的相聚
作者:EMarcel 來源:漯河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4評論數:
阿拉善9月14日電 題:那達慕上的“新麵孔”與“老朋友”:一場跨越山海的相聚
記者 陳峰
當秋日的陽光漫過阿拉善的大漠戈壁,風裏裹著牧草的清香與微鹹的沙礫。9月13日至15日,“2025年阿拉善那達慕”在這片土地上如約舉行。
蒙古語裏意為“遊戲、娛樂”的那達慕,從來不隻是一場盛會,更像是草原兒女刻在骨子裏的約定,這一次,既有“老朋友”揣著經年的情誼赴約,也有“新麵孔”帶著蓬勃的朝氣登場,共同赴一場跨越山海的相聚。
圖為“2025年阿拉善那達慕”開幕式現場。記者 陳峰攝
在熙攘的人群中,牧民巴圖寶勒德的身影格外熟悉,他是那達慕最忠實的“老朋友”。談及與那達慕的緣分,他的臉上露出笑容:“參加了很多次那達慕大會,就喜歡看摔跤手們的豪情,看騎手們策馬射箭的準頭。”巴圖寶勒德說,他是追著那達慕跑的人,哪裏舉辦那達慕,哪裏就有他的身影,“我不光看,年輕時還常下場湊湊熱鬧、比比賽呢。”
巴圖寶勒德口中的“熱鬧”,正是那達慕傳承千年的“男兒三藝”——騎馬、射箭、搏克。搏克手們身著“卓德格”(搏克運動員的傳統服飾),在呐喊中展開智慧與力量的較量;騎手們縱馬揚鞭,箭鏃精準命中靶心,每一個瞬間都讓人熱血沸騰。
而今年的阿拉善那達慕,也藏著讓人眼前一亮的“新麵孔”——駱駝係列賽事。被譽為“中國駱駝之鄉”的阿拉善,駱駝與這片土地有著天然的情緣,如今它們踏上賽場,為那達慕添了份獨屬於大漠的韻味。
圖為“2025年阿拉善那達慕”駝賽現場。阿拉善盟宣傳部供圖
駱駝超級聯賽參賽選手黎明,便是這場“新熱鬧”的參與者,他報名了一千米和八千米速度賽駝項目,為了這場比賽,他足足準備了一個多月。“每天都按時按點給駱駝喂草料、添水,有空就帶它在戈壁灘上散步散心,就像跟老朋友相處一樣培養感情。”黎明笑著說,“駱駝通人性,你對它用心,比賽時它才會跟你默契配合,能不能拿名次不重要,能和它一起在賽場上跑一跑,就特別滿足。”
盛會的熱鬧,也引來了不少第一次赴約的“新朋友”,遊客莫日根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次參加那達慕,沒想到許多人都穿著蒙古族的盛裝出席,整個現場又美又熱鬧,能參加這樣的盛會我心裏別提多開心了。”
比起初來乍到的驚喜,娜仁高娃的奔赴裏,更多的是跨越山海的牽掛。“從記事起,每年都跟著家人參加那達慕。”後來離開家鄉去了北京,娜仁高娃總惦記著那達慕的熱鬧,幹脆和老鄉們一起,在北京辦起了那達慕。
娜仁高娃告訴記者:“如今,北京的那達慕辦得越來越隆重,杭州、上海等地的內蒙古人也紛紛效仿,甚至還有了‘海上那達慕’;遠在澳大利亞、日本、美國,大家也會用自己的方式辦起那達慕。”
(資料圖)圖為在北京舉辦的那達慕。娜仁高娃供圖
“離開家鄉的人,心裏都揣著份念想。”娜仁高娃說,“每年聚辦一次那達慕,見見老朋友,聽聽家鄉的長調,都是對家鄉化不開的惦念與牽掛吧。”
和娜仁高娃一樣,王玲也在那達慕裏尋到了時光的印記。“小時候盼著那達慕,就是盼著跟小夥伴們一起玩。”如今時隔30年再次身臨那達慕的現場,王玲的眼眶有些發熱:“現在才懂,這不是簡單的遊戲,是咱們草原兒女的盛會。”
自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起,那達慕就不再隻是草原上的“遊戲”,更成了承載民族文化的載體。
從草原到城市,從國內到國外,從“遊戲”到“非遺”,那達慕的“老朋友”守著初心,把千年的傳統代代相傳;“新麵孔”帶著活力,為盛會注入新鮮的可能。這場跨越山海的奔赴,早已超越了地域與時間,成為所有草原兒女心中,一份永遠鮮活、永遠溫熱的情懷。(完)
【編輯:王琴】
</p>-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