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4 來源:烈烈轟轟網作者:不懂別瞎說1111
如果為人生畫一道成長線,時間橫軸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均衡的,但成長縱軸的表現卻大有不同。斜率越大,越是充滿衝勁。
過去一年,坐落於徐匯濱江北楊人工智能小鎮,年輕的上海創智學院匯集了600餘名師生,在前沿科研、工程化實踐和價值創造緊密結合的環境裏“瘋狂生長”,呈現出了全新的蓬勃的育人體係和創新生態。
上海創智學院
90後導師“一年350天都在創智”
今天是劉鵬飛以導師的身份入職創智學院剛好一年整。打開打車軟件,查看過去一年的出行記錄,最早的一天他5時40分就到達了學院,在這裏看過江邊壯美的日出,孜孜不倦幾乎全年無休。是什麽樣的動力令這位90後導師“以院為家”?是機遇。
浦江一側正孕育創新
2023年,劉鵬飛完成美國博後工作回國加盟上海交通大學,去年以雙聘的形式加盟創智學院,他深深感受時代的機遇正在眼前——“三個低概率事件”交匯:智能革命的發生、創智學院模式的獨一無二,學院對師生資源的傾斜。“有幸站在這樣一個交匯點上,如果不能做出一些不同的事情,也對不起這個時代。我常想,也許現在国产AV蜜桃网站多努力一點,国产AV蜜桃网站後代的生活就能提高一個量級——一個巨大的杠杆正等著国产AV蜜桃网站來撬動。”
入職一周年
在創智學院,劉鵬飛的團隊已小有規模,他的辦公室就在學生工位一側,不設“辦公室時間”,常年向學生敞開,“進來就聊”。小小的辦公空間,一麵整牆是白板,自己思考的時候、和學生研討的時候,抬手寫出無限可能。一次深夜頭腦風暴,白板上密密麻麻寫滿了討論記錄,學生們紛紛拍照定格這份“筆記”,那一刻感動了劉鵬飛,“這是真正的師生共創。科研不再是孤獨的征程,而是誌同道合者的集體攀登。”
“努力才能及格,拚命才能優秀”,學生空間貼著大橫幅,導師帶頭衝,學生也緊跟。就在學院一周年之際,劉鵬飛團隊發布了“能動認知大模型”,讓AI從“思考”邁向“創新”。
劉鵬飛的電梯時間
“在一起”是劉鵬飛喜歡創智的理由,和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協同突破,和同事討論時常碰擦新的火花,和業界交流尋找試驗的可能。他正與記者介紹著,電梯裏進來一位同事,從4樓到11樓,兩人熱火朝天聊了起來。
“從不可能到可能,從可能到價值,從價值到普惠”是創智學院的院訓。劉鵬飛覺得,學院成了“嘴替”,把他心裏默默追求的價值觀表達了出來,加盟學院,正有覓到知音之感。與知音同行,團隊首創“認知能動數據加工工藝”,研發“AIxAI超智能”科研體係,開源“創智認知能動套件”,每一步都體現了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的決心。在國際開發者社區GitHub和HuggingFace上,團隊獲得超過5700顆星和超10萬次下載量,這些數字不僅是技術的認可,更是全球開發者對中國原創力量的關注。
博士CEO“愛上了當e人”
一周年院慶,創智學院舉辦了首屆創智未來大會,發布項目成果,辦展覽呈現學生創新。這個展覽大約是“博士CEO”濃度最高的展覽了,記者逛著逛著就被“CEO”主動“搭訕”。2024級直博生陳明陽創立了“群聯矩陣”,聯合了同學和導師,要讓成百上千的機器人像智慧軍團般協作。
陳明陽是西湖大學和創智學院聯合培養的博士,來到創智“創業的基因”開始蠢蠢欲動。在論壇上聽過許多前輩邊讀書邊創業的故事,在身邊看到不少師生開啟創業旅程,陳明陽也開始思考自己的科研能否跳出一紙論文,真正產生價值。而且,學院以學生為中心,“一生一策”,不唯論文,鼓勵學生“冒險”,這也令他沒有後顧之憂。
博士CEO的公章
於是,他和夥伴一起,將集群機器人技術落地,為城市治安管理築牢安全防線、在物流生態中提高運轉效率、給農業生產賦能無人作業、在應急事件中提供高效救援……CEO要對接企業,接洽訂單,尋找投資人,為技術選型,陳明陽的工位上有3個屏幕,拉開抽屜還有公章。
健康創業
每天晚上7時,陳明陽設置鬧鍾,提醒自己去2樓健身房跑步、擼鐵。他帶記者參觀了學院的健身房,還秀出了肱二頭肌。“要健康創業,投資人看到我(的肌肉),應該也會更信任吧,哈哈!”從決定創業開始,這位“i人”博士變成了“e人”(性格測試中內向與外向)。“我還挺喜歡這種轉變的,‘突破極限,敢為人先’的感覺不錯,而且帶來了許多新的可能。”
創新奇境未來正生成
“做世界第一的工作、做改變世界的事情”是創智學院推崇的精神。曾在GoogleX和DeepMind從事研究,師從具身智能領域創始人PieterAbbeel和SergeyLevine的羅劍嵐看到了中國在供應鏈和規模化應用上的獨特優勢,以及創智學院作為國家級平台,能夠將“論文原型”放大為“體係標準”的潛力,回國發展。在創智學院,組建創智—智元聯合實驗室,共享真實數據與算力,聯合培養學生和產業實習項目,同時堅持開放開源和國際合作,羅劍嵐的目標很明確:向上“捅破天”,推動機器人挑戰斯諾克世界冠軍,證明機器人能達到人類天花板;向下“能落地”,在真實工業產線規模複製,實現柔性化和快速切換,“這不僅僅是科研的突破,更是對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深度賦能。”
創智學院
成立一年來,創智學院構建以“家國情懷、創新膽識、內在驅動力”為核心標尺實施多元化遴選生態,實施“項目製”實戰遴選,在解決真實問題中鑒別學生的創新勇氣與工程能力。學院通過“核心師資+產業協同+動態兼職”的靈活模式,聯合31所參建高校、科研機構、頭部企業,聚集一批具有創新銳度、科研抱負、韌性素養、充滿育人激情、認同學院理念、影響力導向的頂尖青年人才。探索前沿研究和產業價值密切鏈接的模式,學院目前已簽約50餘家頭部及獨角獸企業,獲得企業捐贈或資助累計已達5億元人民幣。依托創智未來中心打造從培育到創業的全方位支持與加速體係,已孵化10家師生創業企業,吸引了各類資本近5億元人民幣的注入。
在國家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和上海市全方位資源保障下,建設高標準算力與數據基礎設施、數據中台和工程中台,打造“基礎資源一核心能力一應用落地”的開源開放智算生態,讓大模型跑在中國芯,讓AGI基石全球共享。目前學院已建有萬P級算力與10PB級數據中台,高效支撐了師生科研任務有效推進。
多元化的突破,共同構成了上海創智學院一年來的亮麗成績單,不僅是科研的勝利,更是上海這座城市創新活力的生動體現。創智未來大會的現場有一台AIGC互動機器,為參會者印製一張元宇宙身份卡,拍下一張現場照片,記者的“二次元”證件照生成,卡片上定格了今天的日期,還有地點——創智未來奇境。
奇境之中,關於未來的故事,正在生成。
欄目編輯:郜陽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攝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易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