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5 來源:辭嚴義正網作者:老科開車去東北
人工智能模型參數與結構屬於反不正當競爭法所保護的競爭利益。9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8件反不正當競爭典型案例。
澎湃新聞注意到,此次發布的8件典型案例,涉及仿冒混淆、侵害技術秘密、商業詆毀、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認定及反不正當競爭法一般條款的適用等重要法律問題,廣泛涉及電商平台、養車服務等線上線下產業領域,以及人工智能、直播平台等新技術新業態。
在一起“變身漫畫特效”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最高法明確人工智能模型參數與結構屬於反不正當競爭法所保護的競爭利益。
“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對司法實踐提出新的挑戰。”最高法表示,人民法院強化對創新成果保護的規則引領和價值導向,規範平台等新業態健康發展。
典型案例顯示,抖某公司2020年6月在其APP上線“變身漫畫特效”,該特效基於AI模型(結構及參數)實現真人實時轉漫畫功能,係其投入大量資源研發,具有市場競爭力。同年8月,億某科公司上線“少女漫畫特效”,成像效果與抖某公司特效高度近似。抖某公司以對方抄襲其AI模型結構和參數構成不正當競爭為由起訴,索賠500餘萬元。
一審法院認定億某科公司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二審法院進一步明確,抖某公司的AI模型結構及參數所帶來的競爭利益受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結合證據可高度推定億某科公司直接使用了該模型,其行為違反商業道德,分流用戶、損害抖某公司利益,故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是依法保護開發者享有的人工智能模型結構與參數的競爭利益的典型案例。”最高法在闡述案例典型意義時指出,本案裁判明確,經營者通過數據訓練、優化調校等方式所形成的人工智能模型參數與結構,能夠為其帶來創新優勢和經營收益,屬於反不正當競爭法所保護的競爭利益,“本案對規範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維護新興領域市場競爭秩序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