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定義未來高等教育

  文/羊城晚報記者 孫唯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校區迎來了北理鮑曼聯合學院2025級新生,在珠海校區,新生們不僅有“五星級”的生活體驗,更將得到有“俄羅斯清華”之稱的鮑曼技術大學的聯合培養……

  2020年,《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發展規劃》正式出台,明確把大灣區打造成為國家深化高等教育體製機製改革試驗區、教育服務“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重要樞紐,以及內地與港澳教育全麵合作發展的生動典範。從那時起,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正以敢為人先的精神,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教育示範區。

  打破壁壘

  創造高等教育新範式

  近幾年,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等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深度和創新力快速發展。港校北上、學分互認、聯合培養……一係列名詞的背後,是廣東攜手港澳深化高等教育融合發展,不斷完善協同工作機製、聚集優質教育資源、優化科研創新鏈條、暢通培育發展路徑的紮實腳步。

  在粵港澳大灣區這片熱土上,一場場教育創新實踐正在悄然改變區域教育生態。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內,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學生正在紅鳥創客空間協作完成跨學科項目;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與香港職業訓練局開展的“粵港空乘專業雙證書課程合作”,學生畢業後可參加香港“職專畢業生留港計劃”;在港專學院和香港專業進修學校,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的專家團隊成功完成首次跨境課程評審與認證,為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資曆互認製度提供了實踐樣本……這些場景共同勾勒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示範區建設的生動畫麵。

  大灣區高等教育合作的最大創新在於打破了不同教育體係間的壁壘,創造了跨體係合作的新範式。

  首個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的北師香港浸會大學,是內地第一所創新的博雅型大學。學校講求文理兼修、以通馭專,培養“博文雅誌、真知篤行”人才的教育理念,讓不少學生受益匪淺,也為內地高校開展博雅教育提供了樣板。

  近年來,廣東發揮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匯點作用,推進辦學、科研、人才培養等領域全麵合作。2016年成立的粵港澳高校聯盟現已匯聚49所成員高校融合發展,成立了73個專業聯盟,在文理醫工農藝等多個學科專業和大學治理領域積極拓展務實合作;推進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北師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6所中外、內地與香港合作大學快速發展,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澳門旅遊大學在橫琴開設校區延伸辦學,探索創新港澳高校在內地辦學模式;深圳大學在港設立校區,中山大學在港設立綜合性研究機構,實現粵港澳高等教育資源“雙向奔赴”,有效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可以說,大灣區通過創建一係列跨體係合作機製,打破了不同教育體係間的壁壘。這些製度創新不僅促進了大灣區內部教育融合,也為全國教育對外開放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聯合共創

  打通高等教育新路徑

  2024年,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醫學影像科與香港科技大學聯合完成的一項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該研究提出了一種創新的“共平麵注意力”技術,能夠跨序列學習膝關節MRI影像中的信息關聯,有效提升膝關節疾病診斷的準確性。這一突破性成果標誌著兩地醫療和科技機構在智能醫學影像領域的深度合作取得了重要進展。

  目前,已有34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25家粵港澳高校聯合實驗室組建運行,指導省內高校聯合港澳單位共同承擔一批國家和省重大研發平台和合作項目,助推區域協同創新邁向新水平。

  大灣區科教合作不是簡單複製某一方的模式,而是創造性地融合不同教育體係的優勢,緊緊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特別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需要,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形成新的大灣區教育模式。

  在本科階段,廣東支持粵港澳高校因地製宜開展合作,例如,華南理工大學與澳門大學聯合開展2+2本科雙向雙學位項目,華南師範大學與香港教育大學聯合開展英語專業3+1課程項目等。在研究生階段,實施粵港澳高校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2024年廣東專項支持粵港澳聯合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計劃約1600人。此外,支持成立粵港澳大灣區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匯聚7700多門優質課程,為香港平台提供13個學科門類748門課程,惠及12萬名港澳學生。

  近年來,廣東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求,圍繞質量高、特色強、規模適度的本科高校設置理念合理布局高校,以深圳理工大學、大灣區大學為代表的新型研究型大學,以深圳職業技術大學、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為代表的職業本科高校等一批設置事項相繼獲批,構建服務於高科技產業和先進製造業的高等教育功能區。

  在優勢資源的帶動下,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正在以整體的麵貌走向世界,吸引全球目光。中山大學已與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9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華南理工大學設置“中法菁英班”等試點班,推進與世界一流大學共建一大批高水平國際化特色課程,每年開設80多門“海外名師講授學分課程”;2025年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新入學學生來自27個國家,55所世界知名高校2025年均選派交換生來到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學習……

  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教育示範區的建設曆程已經充分證明,粵港澳高等教育可以通過創新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創造更加開放、多元、高質量的教育體係。這種合作不僅促進區域教育發展,為中國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提供大灣區經驗和大灣區方案,也為全球教育治理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編輯:於曉豔】

漯河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