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這個人,提起他來,很多老一輩觀眾還記得那首《中華民謠》,當年在春晚上一唱,全國都跟著哼哼。生在1968年西安,爸媽在工廠上班,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他從小就愛唱歌,父母咬牙給他報了個音樂班。他高考報上海音樂學院,沒考上,隻好進廠當工人,幹著流水線活兒,但沒扔下唱歌,參加工廠宣傳隊,還在本地比賽拿過名次。後來王香珠老師看中他,幫他進了中國音樂學院,跟韓紅一個班學通俗唱法。
1994年,他參加青歌賽,唱《中華民謠》拿了季軍,這歌民族味兒濃,很快就火了。接著1995年上春晚,26歲就全國出名,商演代言一大堆,專輯也出了幾張。那時候他覺得人生開了掛,從廠裏工人搖身一變成明星歌手,生活節奏快得不行,到處跑場子。但成名後他發現,大家就認準那首歌,其他作品沒人理,他想換換路子,就去西安大富豪夜總會當音樂總監,帶韓紅沙寶亮他們來捧場,生意做得紅火。
就是在夜總會,楊坤來找他,想上台唱歌,楊坤當時剛起步,聽說那兒有機會,就跑來試試。孫浩說名額滿了,拒絕了,楊坤心裏不舒服,從那以後兩人就沒話說,長達20年。楊坤後來自己闖出來了,唱《無所謂》紅遍全國,還上節目當導師,孫浩這邊卻出事兒了。一次商演,他假唱被抓包,那年代假唱是大事兒,名聲砸了,演出機會沒了,夜總會也黃了,他失業在家,日子過得挺難。
恩怨這事兒,孫浩後來在2016年節目上提過,說自己當時做得不對,想跟楊坤說對不起,但楊坤沒回應,兩人關係就這麽僵著。楊坤混得風生水起,孫浩卻得從頭來過。2000年左右,他認識張嘉譯,兩人老鄉,聊得來,張嘉譯拉他進影視圈,從小角色起步。孫浩沒演戲底子,就從頭學,演《懸崖》裏的劉魁,《白鹿原》楊排長,《一仆二主》何大壯,這些角色多是配角,但他演得實誠,觀眾記住他。王海燕是張嘉譯媳婦,也幫了不少忙。
轉型後,孫浩在演藝圈站穩腳,演過《裝台》鐵主任,《掃黑風暴》胡笑偉,那角色是壞警察,被觀眾罵,但他覺得這是認可。事業低穀時,他靠朋友拉一把,沒怨天尤人,就踏實幹活。現在57歲了,他還單身,沒結婚沒孩子,說自己享受這種狀態,不用為別人操心。私生活低調,不愛炒作,偶爾上節目聊聊往事,但不糾結過去。楊坤那邊,恩怨沒解,但孫浩沒再提,各自過各自的。
孫浩的路走得曲折,從歌手到演員,中間那麽多坎兒,但他沒停下。早年成名快,掉得也快,假唱那事兒讓他明白底線重要,得罪人更得小心。楊坤從被拒到自己紅了,也證明機會得自己抓。孫浩現在演配角,收入穩定,不用像年輕時那麽拚,生活簡單點,挺接地氣的。很多人問他為什麽不結婚,他說每個人路不一樣,不必都一樣。恩怨20年,時間長了也就淡了,他沒去求和,楊坤也沒鬆口,兩人就這樣。
想想孫浩這輩子,起點低,靠唱歌爬上來,又因為一兩次錯事兒滑下去,再靠演戲翻身。現實裏很多人就這樣,機會來了抓不住,就得從頭。楊坤那事兒,說白了就是職場小摩擦,放大了成恩怨,楊坤記仇,孫浩後來認錯,但晚了。孫浩沒孩子,57歲還單著,可能覺得自由好,不想被家庭綁住。娛樂圈這樣的人不少,表麵光鮮,私下各有各的苦。
孫浩的經曆提醒,成名容易守住難,一步錯就得付出代價。他從春晚明星到失業,再到黃金配角,中間沒少吃苦。張嘉譯幫他,不是白幫,兩人關係鐵,孫浩也回報,合作多部戲。楊坤那邊,20年不說話,倆人同圈子,難免尷尬,但都沒公開撕。孫浩現在心態穩,不追名利,就好好演戲,日子過得自在。
單身這事兒,他沒細說原因,可能工作忙,或者沒遇上合適的。57歲了,還在拍戲,身體保持得行,偶爾回西安看看父母。恩怨沒影響他太多,楊坤也忙自己的事業,兩人平行線。孫浩的歌現在聽的人少,但演的戲大家看得多,從《懸崖》到《裝台》,角色多樣,證明他適應力強。假唱風波過去多年,他沒再犯類似錯,學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