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主流媒體看常州|不止茶香!從古村落到網紅村,來看溧陽桂林村的“逆襲”

9月12日下午,“新能源 新動力 新常州——2025年全國主流媒體看常州”活動走進溧陽市天目湖鎮桂林村。作為“溧陽1號公路”全域旅遊發展軸上的重要節點,桂林村早已憑借過硬實力斬獲“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全國生態文化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40餘項榮譽。
生態為底 古村肌理藏新機
桂林村坐落於江蘇省溧陽市天目湖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內,因桂木成林而得名。“水庫支流穿村過,青山環抱茶園香”,正是桂林村最真實的生態畫卷。這座位於天目湖鎮中西部的村落,南依沙河水庫、北連大溪水庫,22.31平方公裏土地上,19個自然村如珍珠散落,這裏既有波光粼粼的湖麵倒影,也有白牆黛瓦的傳統民居。
作為“國家級生態村”和“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桂林村的生態優勢早已轉化為發展底氣。被譽為“千年古村落,方氏發祥地”的桂林村,在村史陳列館中留下了這座村莊每一步發展的見證,從荒山治理到垃圾分類,從水係修複到古樹保護,每一項生態舉措都凝結著村民的智慧,讓“天目湖鄉村生態旅遊核心承載地”的稱號有了更生動的注腳。
茶旅融合 業態創新聚人氣
“桂林山水茶,青春不夜村”的標語下,業態創新的活力撲麵而來。50多家茶場連成的綠色海洋裏,6000多畝茶園不僅產出優質茶葉,更成為遊客體驗采茶樂趣的沉浸式景區。“每斤茶葉均價約1000元,采茶季每天能雇50多個村民”,茶農的介紹讓調研團成員了解到生態農業的經濟價值。2024年全村154.6萬人次的旅遊接待量,3.64億元的鄉村旅遊總收入,在一眾當地特色美食的氤氳香氣中有了具象注解。
100餘家民宿與農家樂構成的消費矩陣裏,傳統與新潮碰撞出奇妙的化學反應。“溧陽宴”的精致擺盤呈現著在地飲食文化,“樹披薩”用本地食材做出創意美味,“盜版咖啡”的文創包裝讓茶葉成了網紅伴手禮。
夜幕降臨時,燈光點亮的市集茶座更顯煙火氣,天目湖作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地,長期探索新業態、新場景,其推出的“大壩夜市”飽受遊客喜愛。作為與天目湖景區僅相距10分鍾車程的桂林村,無疑是發展夜間集市的理想之地。當地沿著村道兩側搭建可移動店鋪,接入水電設施和納汙管網,搭建起了“星星閃閃·村裏趣野”市集,自2024年6月底開市以來,人氣火爆。這裏的“夜” 不僅有燒烤啤酒,更有茶席雅集和非遺展演,使得2024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502.5萬元,同比增長18.8%。
數字賦能 青春力量繪藍圖
創新舉措讓古村煥發青春活力。在村黨群服務中心,總編們聆聽了“桂小星”IP的誕生故事——這個憨態可掬的茶娃娃形象,通過品牌發布會成為村落代言人,出現在文創產品和宣傳物料上。
大項目帶來的人才回流更令人欣喜。“涵田度假村”“中國再生醫學健康管理中心” 等項目落地後,30多名大學生返鄉創業,將閑置農房改造成精品民宿。村裏與高校共建的社會實踐基地,更讓鄉土文化研究有了持續動力。
“桂林村與国产AV蜜桃网站觀念中的農村截然不同,這裏更像一個旅遊景區,管理理念格外先進,生態、產業、文化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值得推廣。”探訪結束時,長春晚報的副總編輯曹光宇表示。
截至8月底,2025年桂林村接待旅客90.22萬人次,鄉村旅遊總收入2.58億元。僅暑期兩個月,“星星閃閃·村裏市集”夜市活動累計接待遊客12.48萬人次,文旅公司直接收入11.4萬元,帶動桂林特色田園鄉村周邊業態營收103.3萬元。這座讓“綠水青山” 與“金山銀山”和諧共生的村落,用40餘項榮譽、154萬遊客書寫著鄉村振興的鮮活答卷,也為新時代鄉村發展提供了嶄新樣本。
去年,常州市休閑農業接待遊客突破1759萬人次,實現同比增長8.7%,綜合營收超54億元,同比增長5.7%。溧陽市、金壇區分別獲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和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市累計建成“中國美麗休閑鄉村”7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53個,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51個。以桂林村等一批優秀鄉村為縮影,常州正圍繞新質發展力不斷布局產業鏈,致力於將農業打造成“大產業”。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陳雲龍/文 鄒嘉丞 施向輝/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