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退出UNESCO、大幅削減科研教育預算,美國教育自廢武功

長期穩定的全球教育治理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一方麵,西方傳統強國麵臨內部政治波動與治理信任危機。美國近年來多次退出或削弱其在部分多邊組織中的參與,例如多次退出UNESCO;而在世界銀行等機構,則通過在政策與治理改革中施壓、主導議題或公開提出批評來影響其運作。同時,其在基礎科研、教育援助等領域大幅削減預算,進一步削弱了自身的全球製度領導力。另一方麵,新興國家逐步崛起,開始主動布局全球教育議題與治理機製,推動治理權力從單一中心向多元體係轉移。

中國是推動全球教育治理結構多極化的重要力量。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國不僅在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語言教育等方麵深化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也開始積極參與全球教育標準與平台建設。例如,近年來中國推動設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STEM教育研究所(IISTEM),這是UNESCO在中國(上海)設立的首個聚焦STEM教育的一類中心,標誌著中國在全球教育治理中正逐步由“製度參與者”向“平台建設者”與“議題推動者”轉變。

與此同時,區域性教育合作機製的活躍程度顯著提升。金磚國家教育部長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教育合作框架、東盟教育部長會議等平台,正通過聯合聲明、標準共建和項目互認等方式增強製度黏性。這種跨區域、跨文化的議題聯盟,不僅削弱了單一話語中心的壟斷地位,也為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在多邊場域中積累製度話語權提供了重要渠道。

專家觀點(鄧莉 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全文鏈接:

未來教育規則主導力之爭,中國的戰略選擇

漯河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