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開源在外灘大會發布2025全球大模型開源生態全景圖,揭示AI開發三大趨勢

9 月 13 日,在 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AI開源見解論壇上,螞蟻開源聯合Inclusion AI 發布了全新的《全球大模型開源開發生態全景與趨勢告》。
這是報告5月首次發布後的2.0版本,不僅全麵揭示了人工智能開源領域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還納入了百餘天內開源社區的新動向,為行業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螞蟻開源技術委員會副主席王旭介紹全球大模型開源開發生態全景與趨勢告)
螞蟻開源技術委員會副主席王旭表示:“国产AV蜜桃网站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客觀呈現全球 AI 開源生態的真實狀況。這既為行業提供參考,也展現出中國在 AI 開源領域的重要地位。”
數據揭示大模型開源開發生態新特征
報告最初起源於螞蟻集團內部的技術趨勢洞察,其中的數據全部來源於開源社區,通過對 GitHub 全平台項目的分析,使用 OpenRank 算法對項目進行篩選和排名。本次發布的大模型開源開發生態全景圖共收錄了分布在 22 個技術領域的 114 個最受關注的開源項目,分為 AI Agent 和 AI Infra 兩大技術方向。
(大模型開源全景圖2.0)
和全景圖一同發布的還有一份詳盡的洞察報告《從社區數據出發,再看大模型開源開發生態全景與趨勢》。該報告指出,62% 的大模型生態下的開源項目誕生於 2022 年 10 月“GPT 時刻”之後,平均“年齡”僅 30 個月,這反映出 AI 開源生態的高速迭代特性。
“開放共享”或“閉源主導”的路線分化
報告顯示,在參與全景圖項目開發的約 36 萬全球開發者中,統計到美國開發者占比 24%,中國開發者占比 18%,其次是印度(8%)、德國(6%)和英國(5%)。中美兩國合計貢獻超四成核心力量。更值得關注的是,在大模型開源策略上,中國廠商更傾向於開放權重的開源模型路線,而美國頭部廠商則多采用閉源模式。
王旭指出:“這些項目可以想象成數字積木,開發者可以自由組合搭建新應用,中國在積木共享上的積極性,正讓全球生態更具活力。”
AI Coding 工具持續增長:開發者“效率革命”加速
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趨勢是 AI 編程工具的爆發式增長。這類工具能自動生成、修改代碼,大幅提升程序員效率,成為當下開源社區最熱門的領域。從形態上看,工具主要分為“命令行工具”(如 Google 推出的 Gemini CLI)和“集成開發環境插件”(如 Cline),前者以輕便靈活受青睞,後者則注重開發流程整合。
數據顯示,2025 年新出現的 Coding 工具平均獲得 3 萬以上開發者 Star 關注,其中 Gemini CLI 開源僅 3 個月,星標數已突破 6 萬,成為增長最快的項目之一。王旭團隊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做模型的廠商喜歡從命令行工具切入,而注重用戶體驗的團隊則從集成開發環境入手,兩種路線正推動編程效率‘革命’。”
這種工具熱潮背後,是全球開發者對“AI 助手”的迫切需求。報告指出,隨著大模型能力提升,未來程序員可能將更多重複性工作交給 AI 工具,轉而聚焦創意設計和複雜問題解決,這一趨勢或將重塑軟件開發行業的分工模式。
2025 大模型發展時間線全景圖發布
螞蟻開源在論壇上同步發布 2025 大模型發展時間線全景圖。該全景圖梳理了 2025 年1月至今國內外主流廠商的大模型發布時間線,包含開放參數的模型和閉源模型。全景圖內標注了模型參數、模態等關鍵信息,為開發者和社區理解當下各家廠商的激烈競爭提供參考。
(大模型發展時間線全景圖)
報告指出幾點關鍵的大模型發展方向:中美大模型開源與閉源的路線分化明顯、模型的參數在 MoE 架構下趨於規模化發展、基於強化學習提升模型 Reasoning 的能力、多模態模型進一步成為主流、模型評價方式發展出基於主觀投票和客觀評測下的不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