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6 來源:殲一警百網作者:天藍_JwDO
中新社武漢9月14日電 題:中國地域文創變“特產”:少點“土味”,多點趣味
中新社記者 武一力
會說武漢方言的“蒜鳥”公仔、新疆饢餅造型的雙肩包、名叫“絨饃饃”的西安肉夾饃掛件……2025中國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9月12日至14日在武漢舉行,國內外2000餘家展商帶來別具地域特色的文創產品。
“国产AV蜜桃网站把甘肅的農產品做成了毛絨玩具和掛件,讓土特產變成‘不土’特產,少了點‘土味’,多了些趣味和文化內涵。”甘肅參展商楊睿玥告訴記者。
三年前,以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為原型的文創IP“綠馬”走紅,掀起一陣文創熱潮。設計師又以黃芪、葡萄、櫻桃、土豆等當地特產為靈感製作成毛絨掛件,賦予其擬人化表情和肢體動作。楊睿玥指著一隻翹臀、舉著“補氣”字牌的毛絨黃芪說,這款文創很受養生女性喜愛。
9月12日,2025中國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新疆展區展出饢餅造型的文創產品。中新社記者 武一力 攝
“愛吃脆的還是軟的?”在新疆展區,參展商阿迪拉·阿不來提有模有樣地給顧客“烤饢”。她從毛絨饢坑裏掏出一張新鮮出爐的“饢”,再把它裝進食品包裝袋。此“饢”並非食物,而是一款爆款文創,包括耳機包、雙肩包、冰箱貼等品類,其中,半成品“粉紅女饢”、烤焦的“小黑饢”等隱藏款盲盒很受歡迎。
今年,西寧野生動物園救助的雪豹“淩小蟄”“淩小芒”備受關注。在本次博覽會青海展區,兩隻雪豹的周邊文創熱賣。青海省文旅廳工作人員表示,此次帶來了雪豹、兔猻、猞猁等高原特色野生動物文創產品,希望將青海的生態保護成果、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傳遞出去。
9月12日,2025中國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的文創產品吸引觀眾駐足。張暢 攝
博覽會期間,“情緒價值”也是多位文創從業者頻頻提到的關鍵詞。大相文創創始人劉子奇和團隊打造的“絨饃饃”毛絨掛件,其內餡可替換成肉、生菜、土豆等,借“饃夾萬物”概念體現西安包容與開放的特點。
劉子奇表示,對遊子而言,地域文創的“情緒價值”是身份認同和鄉愁;對遊客而言,相比吃一個饃,實體玩偶帶來的體驗感以及對美好旅程的回憶能夠增強和延長。
他認為,地域文創另一有趣之處在於互動性。某網友曾在網絡平台求助,她的“絨饃饃”裏的“肉”在地鐵遺失,引起不少熱心人幫忙找“肉”。通過互聯網傳播,更多人“種草”這件文創,也認識了西安美食。
北京之間味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楠認為,文創早已不是“在T恤上印花”如此簡單,如今消費者不僅想買走一件紀念品,更渴望“帶走一段曆史”。文創工作者要做的是賦予文創文化內核和實用價值,讓它成為每個人可感知、可分享的生活片段。(完)
【編輯: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