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上海9月9日電(範宇斌 楊海燕)全麵擴大對外開放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深化改革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上海始終如一追求的城市品格。
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陳彥峰8日在“活力中國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中介紹,“十四五”以來,上海以浦東引領區建設為牽引,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台的作用,強化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功能,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開展開放型經濟新體製的探索實踐。
五年來,上海形成了一批標誌性、引領性的創新成果,為中國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提供了“上海經驗”。同時,上海深度參與數字經濟、綠色貿易等新興領域的國際規則製定,推動中國規則、中國標準的全球應用,為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據陳彥峰介紹,上海主要聚焦四個方麵,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探索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製。
聚焦持續擴大市場準入,提高外商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上海自貿試驗區作為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堅持在推進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麵大膽創新,不斷迭代升級。例如,上海率先開展增值電信業務的擴大開放試點,目前已有9家外資企業獲批;近40家外資企業獲批開展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和治療相關技術開發和應用試點業務;在臨港新片區率先開展了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建設國際再保險交易中心。
聚焦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培育國際貿易中心新動能。建設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成為全國版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的基礎性模板。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不斷拓寬國際貿易通道,“中歐班列—上海號”從虹橋啟航,聯通境外城市與站點超80個。推動全國首個“兩頭在外”汽車整車保稅維修項目落地,2024年上海關區保稅維修進出口規模超1200億元,同比增長73.9%。拓展數據交易功能,發布全球首個數交所交易規則體係。積極推動綠色貿易發展,上線全國首個國際綠色貿易服務平台。
聚焦強化全球資源配置核心功能,推動各類要素便利流動。創設本外幣一體化運作的自由貿易賬戶體係,率先推出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等業務,2024年上海市通過自由貿易賬戶開展離岸經貿業務結算量折人民幣1069億元,同比增長61.5%。製定安全便利的數據跨境流動機製,發布金融、航運和商貿3個領域數據跨境流動負麵清單及配套管理辦法,發布金融、航運、生物醫藥等3個領域全國首批字段級、場景化的數據出境操作指引。
聚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各類經營主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推行專利快速預審、專利實施調查等“快保護”製度,實施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製度。打造以“互聯網+”為重點的政務服務體係,實施企業市場準入事項“全網通辦”、政務信息“全域共享”,全麵推行“一網通辦”,300餘項涉企審批事項實現100%全程網辦。健全法治保障,用好浦東立法權,製定“商事調解”“自由貿易賬戶”等23部浦東新區法規,出台“深化經營範圍登記改革”“國際航行船舶藥品和醫療器械供應保障”等36部浦東新區管理措施。
陳彥峰表示,下一步,上海將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改革整體謀劃、係統集成,先立後破、守正創新,加快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改革開放新高地,在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更好地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完)
【編輯:劉陽禾】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