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稿點這裏
今年315剛過,汽車行業幸免於難,可喜可賀。但聯係3月上半旬充斥在各大網站的各類投訴新聞、控訴案例,可真是累了編輯、苦了公關。特別是某品牌因異味被指責導致白血病事件,使車內異味問題再次引起熱議,成為輿論關注的重點。

近年來,消費者對車內環境的體驗更加注重,車內異味的投訴也逐漸增加,有媒體統計,從各第三方平台收錄項,僅2018年關於車內異味的投訴就超過5000宗。

這其中,除了被曝光出來的那幾例問題較大的,其實還有很多規模較小的,用戶有投訴、官方無回應或者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
1、斯柯達明銳
根據多家第三方投訴平台的數據統計發現,2018年斯柯達明銳車型因車內異味的投訴達到750宗,涉及2013-2018款明銳車型。

有車主在投訴時表示,車輛在使用3年之後仍存有異味,即使因異味對車輛進行小範圍維修,更換隔音棉後,車內異味仍無法消除。
2、奔馳

關於奔馳車內異味的投訴內容也相對較多,奔馳S級、E級、B級、進口CLK等係列車型都存在車內異味嚴重,且無法解決的問題。
3、江淮瑞風S3

江淮瑞風S3的車內異味問題也較為嚴重,有車主質疑是真皮座椅存在異味以及車內飾件甲醛超標。
4、奇瑞

瑞虎3、艾瑞澤5、奇瑞eQ、瑞虎7等車型都被投訴存在車內異味問題,其中艾瑞澤5和瑞虎3的相關投訴較多,集中在空調異味。
P.S:懂哥這裏明確一點,以上投訴信息,雖然來自於多家平台,但仍不排除水軍刷評的可能,像有些同款車的車主,可能並未感覺到自己車有異味,這又要回到国产AV蜜桃网站以前講過的“幸存者偏差”,在此不贅述。總之,車內異味和其他投訴一樣,很多時候跟批次有關,但畢竟直接關乎身體健康,而且是普遍問題,不可小視。

一問:車內異味問題源於何處
異味源頭分為三種:首先,車輛本身的零配件和有害氣體沒有得到充分釋放。其次,車內材料使用了對人體有害的粘結劑,自身會散發如:甲醛、丙酮和二甲苯等。最後就是空調係統,一般出現在換季後,打開空調會有異味傳入車內。

二問:有無國家標準可對照
上麵說的三種異味源頭,前兩種都是出在生產製造過程中,以阻尼片為例,之所以采用瀝青而不采用樹脂、橡膠等環保材料,一方麵是因為目前我國沒有關於汽車零部件和輔助材料的相關國家標準,另一方麵,使用瀝青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國標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後也沒有。《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強製標準征求意見稿日前已公布,其中規定了苯、甲苯、乙苯等8種常見的車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它們在特定測試環境下的限值。據悉,該標準執行時間不會晚於2020年7月。

三問:如何避開汽車異味“高危區”?如何去除異味?
1、把汽車香水、劣質地膠、腳墊、座椅和方向盤套等不屬於原車該有的東西統統丟掉
2、多加幾個真實有效的車友群,對異味問題反映較多、較明顯的車型,在選車階段直接pass掉
3、努力賺錢,買進口車,那個沒那麽坑
相關文章
【盤點】修車專業戶排行榜出爐,這十個汽車品牌質量最差!
【盤點】最招人恨的汽車尾燈,奧迪、比亞迪齊上榜!
【盤點】2019首月汽車投訴榜出爐:領克01首次上榜!
【盤點】公認質量“最好”四款車!維修工:工作十年,很少修過它的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