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時茂直播賣貨,搭檔獲獎他拍短劇,究竟什麽生活讓他甘之如飴?
最近刷短視頻總能看到個白頭發不多的老頭兒,穿著樸素襯衫對著鏡頭賣農產品,還笑嗬嗬和觀眾嘮嗑。點開簡介才知道這是當年春晚讓全國人民記住了的朱時茂。都71歲了,他現在天天拍短視頻、上直播,有時候還接些沒人看的短劇,看著挺新鮮。
這老頭兒以前可是響當當的人物。八十年代那會兒《牧馬人》剛播完,街邊小賣部裏天天有人議論他和斯琴高娃的對手戲。後來和陳佩斯搭檔的小品《吃麵條》更絕了,每年春晚前單位食堂吃飯都聽見同事背台詞:“這麵條好,就是沒味精!”那會兒誰家沒在年夜飯桌上跟著學過這個?
好景不長,聽說後來他跟央視打過官司,具體啥事兒不太清楚,反正在春晚上消失好多年。網上還傳過他摟著女演員的照片,說什麽離別擁抱,但大家夥兒眼睛是長在臉上的。我大姨就說過:“當年多正經一個人,現在越描越黑。”
他現在這選擇其實挺讓人琢磨不透。前陣子陳佩斯帶著新戲《戲台》全國巡演,場場爆滿,網上評論說陳老師這把年紀還堅持做戲,真不愧是藝術家。可朱時茂倒好,跑去拍那些十幾分鍾一集的短劇,畫麵粗糙得像手機拍的,粉絲說他格格不入,但他反而玩得挺歡實。我鄰居家老太太天天看他的直播,就因為老頭兒說話逗,賣的東西實惠。有次直播賣蘋果,他說“這蘋果甜不甜?你們嚐嚐,就和當年《吃麵條》裏那碗麵一樣實在”,彈幕直接刷屏。銷量還真不錯,聽說一場能賣十幾萬,評論區都是叔叔阿姨說“看著親切”。
不過年輕一代早就不認識他了。我表弟上大學,前兩天我倆聊天說到朱時茂,他還問“是誰?小紅書上有嗎?”這讓我想起新聞裏說現在中老年消費力漲得凶,這些老演員搞直播可能真摸到了市場。有意思的是,朱時茂現在活得挺有意思。采訪裏說他經常帶孫子看閱兵,家裏裝修高級但沒擺那些古董字畫,就掛著幅全家福。他老說“人活著得開心”,不像有些老藝術家整天端著。上回看到他跟一幫老朋友喝酒,舉杯說:“現在這樣挺好,沒壓力。”
前兩天短視頻裏他教孫子包餃子,手抖得麵都沾衣服上了,小孫子樂得直蹦躂。這畫麵要擱以前春晚舞台上,保準能編個新小品。但現在的他反而更鬆弛,看著孫子笑,眼神比當年演戲還亮。有人說他墮落了,有人覺得他活得通透。但仔細想想,現在哪個行業不卷?老藝術家也得找活路。你看趙本山搞綜藝,成龍還拍爛片呢。朱時茂選了一條最接地氣的路,至少現在還能看見他在發光,不是嗎?晚上刷到他又上直播,這次賣蜂蜜,他學小蜜蜂嗡嗡叫,彈幕一片“笑死”。突然有點感慨,曾經站在春晚舞台上的演員,現在用這樣的方式被人記住,或許也是時代的無奈。但至少他活得真實,這點,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