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法明年施行 將帶來哪些改變?專家解讀
國家公園法將於2026年1月1日起施行,有何重要意義?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專家表示,國家公園法是我國首部關於國家公園的專門立法,對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國家公園研究院副院長 徐衛華:國家公園法明確,要編製國家公園總體空間布局。根據主要保護對象的空間分布,特別是圍繞生態係統最重要、生物多樣性最富集、自然遺產最精華、自然景觀最獨特等特征明確布局。
徐衛華介紹,國家公園設立後,可以作為一個特殊單元來開展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相關管控要求,科學管製空間。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國家公園研究院副院長 徐衛華:根據生物多樣性的富集程度和人類活動的幹擾等,明確國家公園邊界劃在哪個地方、劃多大。根據生態係統的完整性等,明確管控分區,哪個地方劃在核心保護區、嚴格禁止進入,哪些區域作為一般控製區。
按照特性和規律
係統保護修複生境
在保護方麵,國家公園法強調,根據保護對象的差異化特征,包括生態係統的野生動植物物種和遺傳資源、自然遺跡、自然景觀等,製定相關保護方案。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國家公園研究院副院長 徐衛華:比如說,對於老虎等這樣的野生動物,肯定需要嚴格保護,盡量和人少接觸。一些自然景觀漂亮的地區,對人的活動也不敏感,可以讓人有更多空間去接觸自然、享受自然。
在修複方麵,國家公園法強調以自然恢複為主。
專家介紹,生態係統自我恢複能力較強,隻要消除人類活動幹擾,把相關區域封閉起來,自然生態係統就會慢慢演替恢複到較好狀態。
對於一些比較特殊的區域,比如一些新建人工叢林,可能難以被野生動植物利用,需要人工恢複。
通過建立機製
促進民生改善
國家公園法明確了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補償製度。
國家公園內的原有居民,可以通過縱向、橫向等多元化生態補償,獲得相關補助和收益。同時,創造更多機會,讓國家公園內的原有居民通過參與國家公園的建設獲得收益。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科學院國家公園研究院副院長 徐衛華:國家公園法明確,優先讓當地居民擔任生態管護員,當地老百姓還可以參與生態旅遊服務、售賣農特產品等,真正促進民生改善。
(總台央視記者 王凱博 劉悅欣)
【編輯: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