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或許我開始懂了陳淑樺
長話短說,再談淑樺。 1998年,在母親去世後,陳淑樺淡出歌壇,從此成為樂壇“失蹤人口”。 這27年來,她被爆出確切的信息有兩則:一是2003年接受陶晶瑩電話專訪,精神狀態很好;二是2007年吃外帶速食被偷拍,被媒體造謠成“天後瘋了”的不良消息。 此後,以訛傳訛,在自媒體口中,她成為“無性無愛、吃齋念佛、孤獨終老”的值得同情的“可憐人”。 這20多年來,在私下裏能接觸到她的好友口中,陳淑樺都是一個熱愛生活、潛心慈濟、經常練歌的娛樂圈外之人,這些好友包括段鍾沂、小蟲、黃韻玲、殷正洋、黃文章、丁曉雯、鄭建國等。 如果這些好友談論陳淑樺是帶著保護色,那台灣網友帶來的消息應該是客觀理性的,有遇到淑樺的寶島人士說,他們在慈濟社、在餐廳都有偶遇“陳小姐”,她很好,很nice地跟人打招呼,很多偷拍了她照片的人都在淑樺隨行友人的勸說下要麽刪除了、要麽私下留存但不公開。 與遠隔萬裏的退圈34年的劉文正相比,在台灣能“抓”到陳淑樺的途徑都更容易的,但27年來真正被拿來消遣,也就2007年那一次,看來行善之人必將有善報。 75歲的翁倩玉今年還在開小型歌友會。 10年之後,掙脫婚姻束縛的“東方不敗”張清芳她又回來了,還在內地開了演唱會。 10年之後,台灣金曲獎的“寵兒”——“二姐”江蕙她在封麥11年後又複出巡演來慰藉歌迷了。 潘越雲在齊豫的鼓勵下與內地樂壇越來越多互動,蔡琴總是間歇式地參加公益演唱會或開辦個人演唱會,獲得金曲獎特別貢獻獎的黃鶯鶯、蘇芮這兩年還經常公開露麵。。。。
隻有陳淑樺,不管麵對媒體那種讓人憤慨的罔顧真相的言論,還是李宗盛、周華健、段鍾沂這些滾石老友的召喚,她都不予回應或不為所動,她的心似如止水,她的意如坐禪入定。 她的“冷血”,讓喜愛她的歌迷絕望,明明可以見一麵的,為何如此折磨粉絲。 她的“冷血”,讓喜愛她的歌迷憧憬,盡善盡美的淑樺,是要在100%準備好之後給大家一個驚喜吧。 她的“冷血”,讓真愛她的粉絲釋然,見或不見,淑樺在那裏,她永遠不疾不徐,她永遠聲若黃鶯、優雅溫暖。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幅畫,每個粉絲心裏都住在一個“淑樺”,既然她避而不見,何不把国产AV蜜桃网站心中的淑樺永遠定格在《失樂園》時呢! 末了,再說幾句話,用個人的見解來“懂”淑樺。
一是淑樺不爭。 從1967年唱到1998年,31年了,唱得夠本了。 從國語小調唱到R&B,該試的都試了,沒有遺憾了。 從金鍾獎歌後到百萬銷量,從“都會情歌代言人”到首位兩屆金曲獎歌後,從新加坡百代“一姐”到滾石時期的“天後中的天後”,該有的榮譽都有了。 從左宏元到王治平,從翁清溪到羅大佑,從劉家昌到李宗盛,從葉佳修到小蟲,從譚健常到陶喆。。。幾近所有大師級音樂人的作品都演繹過了,作品圓滿了。 二是淑樺易感。 金牛座的淑樺是追求完美的,但人生往往是不完美的,如果不能保持完美無缺,何不最大化地將完美留給世人。 1991年誤服有刺激性的減肥藥傷殘了身體,讓身材和聲音不再完美,淑樺也減少了對音樂的投入,情況的不可控讓早點淡出成為一種無奈的選擇(見1997年出席金曲獎頒獎禮的淑樺,真的是胖了一大圈)。 1995年,與自己同時出道的鄧麗君小姐在泰國清邁去世,這讓淑樺觸動很大;1998年,母親的意外摔倒不治後離世,更是成了淑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從此夜闌人靜,懂我之人已仙遊天國,肺腑之言講與誰人知。
三是淑樺通透。 碼字可能是筆者的職業,搬磚灌漿可能是建築工人的職業,顛鍋掌勺可能是廚師的職業。 對於淑樺她們來說,唱歌就是她們的職業,盡可能多地為唱片公司賣唱片賺錢才是她們的本職工作。 在外人眼中,大牌歌手都是受人矚目的高高在上的巨星大咖;在唱片公司眼中,再大腕的歌手本職上還是替自己賺錢的打工仔,隻是你能賺錢我就給你多點話語權,你不賣座就敲打敲打。 淑樺喜靜,不擅社交,非不要不參加商演走秀,參加電視節目也盡量避免遊戲互動,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台灣唱片工業史的快速商業化,淑樺也越來越與那個時代“脫軌”。 雖然1988年正式加盟後就成了滾石“一姐”,但1991年後多次養病也讓淑樺基本上一年一專的節奏被打亂,周華健、林憶蓮、辛曉琪等小弟小妹的崛起,公司有了更多賺錢“機器”,東家沒說什麽,但情商智商在線、江湖閱曆豐富的淑樺難道心裏沒數嘛。 見證過小調時代、校園民歌時代和搖滾時代的更迭,目送著海山、歌林、新格、可登、飛碟等唱片公司消失,看到劉文正、鄧麗君、風飛飛、蘇芮、潘越雲、蔡琴等巨星在時代更替的自然規律中風光不再。 隻有超越時代的歌曲,沒有超越時代的歌手。 告別是必然,隻看告別的時機成不成熟。 所以,淑樺選擇了在母親去世後告別,告別自己引領的時代,因為必將有一個新的時代來臨。 告別後就不再回來,因為一代新人換舊人,與其被哄下場不如主動離場,留一份體麵給別人實際上也是給自己的最大體麵。 關於淑樺,言盡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