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5 來源:論長道短網作者:吧友_VpLslM3b
昵稱基礎,身份就不基礎。9月6日,名為@人大剛子的網友連發兩條帖子,其平實、接地氣的風格迅速吸引很多人大學子互動,收獲一片叫好聲。9月7日,中國人民大學官方賬號發文確認,“人大剛子”係該校黨委書記張東剛的個人賬號。
記者注意到,“人大剛子”在不到3天的時間裏,發帖4條,漲粉5萬(截至9月8日16時),其評論區化身“許願池”,累計收到6000多條評論。
有學生在線留言,反映博士生待遇問題:“国产AV蜜桃网站年紀也不小了,被人說連自己都養不活,還是挺傷心的,希望學校能給多發一些錢。”僅僅過去4分鍾,“人大剛子”就迅速給出回應:“告訴同學們,今天下午我組織有關部門專題進行研究,敬請期待!”
麵對蘇州校區擴建教學樓的建議,“人大剛子”答複稱,新教學樓計劃今年爭取開工,建築麵積會很大。
還有學生提出通州校區食堂能否增加新鮮麵點和水果,“人大剛子”回複:“剛問了餐飲中心,說地下一層有水果吧。他們還會不斷改進,在用餐區放水果。”結果就在第二天,有同學在食堂一樓就看到了水果攤位。
公開資料顯示,張東剛出生於1965年,教授,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南開大學和教育部工作,曆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副司長、司長,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人事司司長等職。2021年11月1日,張東剛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有媒體獲悉,9月7日,張東剛還在人大校內工作群中表示,其“下場”目的是“堅持以學生為本、提升治理效率,共情共擔共創”,並建議,“請每部處長亮明身份、立馬下場、及時回複、快速解決(問題)!這樣,與我打好配合!”
學校其他職能部門跟進“人大剛子”評論區訴求
這種“即提即答、即知即辦”的辦事方式,被學生們幽默地稱之為“社交平台治校”。
記者注意到,此前,張東剛在社交平台上活躍已有一段時間。數日前,他還在學生發布的自己的照片底下直接回複:“這張很醜”。此外,已有不少高校領導在社交平台開設賬號,嚐試為同學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訴求。
今年5月以來,在天津美術學院院長邱誌傑的社交賬號評論區,針對學生們反映的問題,邱誌傑耐心地回複:“已經責成保衛處整改”“後勤處已經處理,會增加椅子數量”“我本人連續兩周去體驗感覺尚可。詢問就餐同學表示可以接受,我這學期每周都會不定期去北苑食堂觀察”……
掌聲之後,此舉催生出更多期待:這類良性互動,能否從一時的“新鮮事”轉變為一道“常態化”的風景線?
山東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忠武在接受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采訪時表示,學校黨委書記使用“剛子”的昵稱,以及“拜見各位最可愛的同學們”的開場白,打破了傳統印象中高校領導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感,這種放下身段的姿態,讓學生們感覺是在與一位值得信賴的師長或朋友對話,其直麵問題、積極回應的擔當,自然能夠贏得廣泛歡迎。
“學校領導定期接觸學生應當是一個常態化的工作。”王忠武建議,將線上與線下溝通的方式結合起來,建立固定的校領導接待日製度,定期接待學生的谘詢和反饋,從機製上保障互動持續、穩定地運行,使其真正成為高校治理中的常態化手段。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提出,高校可以構建“首問負責-部門協同-根源整改”的回應機製,將共情溝通納入幹部能力的考核體係。
圖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