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用AI有了導航儀:首個企業應用AI成熟度模型發布
作者:禦阪Kotomi 來源:漯河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4評論數:
9月12日,在2025 Inclusion·外灘大會“洞見2035:AI驅動的產業突圍與智能演進”見解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中銀科技金融學院聯合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歐萊雅中國、樂刻運動、興業銀行和螞蟻集團等多家企業,共同發布業界首個企業應用AI成熟度模型(AI Adoption Maturity Model, AIM²)。
該模型首次提出從“單點試驗”到“AI原生”五大進階等級(L1-L5),並圍繞戰略、組織、數據、技術、應用與商業六大維度,為企業提供係統化的AI落地評估框架與實施路徑,助力企業精準定位現狀、明確轉型方向,實現從“+AI”向“AI+”的價值躍遷。
隨著大模型基礎設施逐漸趨同,企業之間的競爭焦點正從“拚算力、拚參數”轉向“拚數據、拚場景”。能否將內部數據與行業知識深度融合,並應用於實際業務場景,成為區分AI能力的關鍵分水嶺。
“AI的上半場拚的是模型的參數,下半場拚的是數據的質量。”AIM²課題組負責人、上海交通大學中銀科技金融學院執行院長、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劉少軒教授指出。
目前,不少企業已逐步擺脫“模型焦慮”,轉向務實落地,少數領先企業已經將AI深度融合於業務。然而,多數企業仍麵臨AI落地效果不及預期的困境。根本原因在於缺乏高價值、高質量的數據。
為解決企業在AI落地中“看不清現狀、找不準路徑”的痛點,AIM²從六個關鍵維度——戰略、組織、數據、技術、應用和商業——構建出一套係統性的企業應用AI成熟度評估體係。
課題組對金融、汽車、健康、零售四大行業開展深度調研,發現行業特征顯著,而身處不同行業的企業正處於不同的AI成熟度階段:
金融:數據基礎強但商業有待進一步提升,正從“輔助決策”邁向“自主金融智能體”;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通過構建“數字勞動力”,將AI從輔助工具升級為可獨立完成任務的智能體,實現從“保險賠付”到“風險減量”的服務躍遷;興業銀行聚焦能快速帶來業務價值的場景,通過構建數百個智能體,讓AI從“會說”變成“會做”。
汽車:戰略與組織能力突出但數據基礎薄弱,正從“產品智能先行”到“產品智能、企業智能雙輪驅動”的轉變。零跑汽車堅持ROI導向,不過度追求大模型,通過全域自研實現軟硬一體,打造精準差異化體驗。
健康:發展最為均衡,正從“大規模化定製”走向“全周期主動健康服務創新”。樂刻運動通過AI實現“智慧門店”運營,實時調度資源、智能匹配教練;螞蟻集團數字醫療健康事業部通過技術深度連接醫療生態的多方資源,全麵提升服務的效率、精準度與可及性。
零售:整體處於追趕階段,需從“工作流改善”升級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體驗躍遷”。歐萊雅中國高度重視“消費者價值創造”,積極打造開放式美妝科技生態,通過外部AI測膚工具和內容自動化技術,快速實現規模化產品體驗提升。
劉少軒教授形象地比喻道:“六個關鍵維度共同構成了企業應用AI的‘運載火箭’——戰略是指令艙,決定方向;組織是推進器,提供保障;數據是燃料,技術是飛控係統,應用是航行軌道,商業價值則是目標星球。”他強調,這六個維度環環相扣,任何短板都會製約整體發展。
行業人士指出,AIM²的核心價值在於將複雜AI落地過程分解為有序階段,為企業提供清晰的演進路線和最佳實踐,避免盲目探索。通過係統評估六大維度,企業可精準定位自身階段、識別短板、規劃路徑,並量化AI投入的真實回報,最終將AI從“概念驗證”推進為“規模收益”,構建長期競爭優勢。
未來,企業應用AI的競爭將是係統性能力的競爭。隻有將AI深度融入核心價值鏈,企業才能在這場轉型中構建可持續優勢,實現從“技術采納者”到“核心驅動者”的跨越。
欄目編輯:葉薇 題圖來源:采訪對象提供 圖片來源:采訪對象提供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金誌剛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