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一句“莫欺我中華無肝膽,母親膝下百萬兵”,讓劉敏濤的戲刷爆全網,觀眾看完眼眶發紅。
這段戲出自央視九三晚會《永遠的番號》,講的是劉老莊82名勇士的故事,她演的母親,把等兒的苦揉進了針腳裏。
1943年3月18日,新四軍第三師七旅四連在劉老莊阻擊日軍。82名戰士打光子彈,用石頭、刺刀拚到最後,全部犧牲。鄉親們捧著烈士的血衣,選了82個子弟,重建“劉老莊連”——這是戲的根,也是劉敏濤要演的“痛”。
舞台上的她,穿藏青布衫,梳著發髻,手裏攥著半塊粗布。開場哼著蘇北老調“送郎參軍”,針腳紮進指尖,她皺了下眉,卻沒停——那是給兒子補的軍裝,補丁摞著補丁,像她熬了三年的夜。後來戰士們湧進來,喊“阿姨,国产AV蜜桃网站是劉老莊連的”,她抬頭的瞬間,眼睛亮得像星子,手卻抖得拿不住針。
劉敏濤為這個角色,提前半個月去了劉老莊。92歲的王奶奶拉著她的手說:“我家柱子19歲參的軍,走的時候說‘娘,等我回來娶媳婦’,可最後隻回來一件帶血的衣裳。”劉敏濤把王奶奶的銀簪插在發間——那是奶奶當年的嫁妝,現在還在劉老莊紀念館裏。
她是天津人藝的老話劇演員,演了十年《雷雨》裏的繁漪。為了演繁漪的“瘋”,她跟著精神病醫生學觀察,把患者的眼神、手勢都記下來;演《茶館》裏的王淑芬,她去老茶館當服務員,學擦桌子、倒茶,手指磨出繭子。《偽裝者》的明鏡火了之後,有人找她演“霸道總裁”,她拒絕了:“我不想重複自己,我想演有魂的角色。”
2021年唱《紅色高跟鞋》,她因為拍夜戲沒睡,狀態鬆了點,被罵“油膩”。有人說“她的演技崩了”,有人說“再也不看她的戲”。她沒辯解,轉身去演了《小敏家》裏的李萍——那個有點強勢、有點可愛的中年媽媽,又圈了一波粉。
劉敏濤的演技是“沉浸式”的。這次演母親,她沒刻意“演偉大”,而是“演真實”——開場的輕聲哼歌,是“等”的苦;看到戰士們的亮眼睛,是“喜”的甜;擂鼓時的大吼,是“舍”的痛。三種情緒揉在一起,沒有誇張的表情,隻有手的抖、聲音的顫、眼神裏的火——這些細節,是話劇舞台磨出來的“肌肉記憶”。
觀眾為什麽哭?因為她演的不是“英雄母親”,是“隔壁的嬸子”。會縫補、會哼歌、會在兒子走的時候偷偷抹眼淚,卻能在關鍵時刻,把脊梁挺得筆直。就像網友說的:“她沒演‘偉大’,她演的是‘我媽’——我媽當年送我爸去參軍,也是這樣的眼神。”
某平台有個高讚評論:“我爺爺是劉老莊連的老兵,看了這段戲哭著說‘這就是當年的王嬸’。爺爺從來沒講過戰爭的事,那天說了一夜——說王嬸怎麽給戰士補衣服,怎麽敲鼓送他們出發。劉敏濤演的,就是爺爺心裏的王嬸。”
劉敏濤用20分鍾的戲,把自己從“油膩梗”裏拽了出來,也把82名勇士的故事重新焐熱。她沒喊“我要證明自己”,隻是把母親的痛、民族的魂,揉進了那句“兒”裏。可之前為什麽有人罵她?難道“鬆弛”等於“不認真”?難道“中年女演員”隻能有一種樣子?
我覺得劉敏濤的“贏”,是贏在“不飄”。紅了沒接爛劇,被罵沒辯解,隻是沉下來演有魂的角色。就像朱媛媛說的:“她是我同學,她演的就是好。”因為她從來沒把自己當“明星”,隻當“演員”——演員的活,就是把角色演活,把故事講好。
你看了劉敏濤的這段戲嗎?最戳你的是哪句台詞?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