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學生被勸退”背後,他們上學有多難?

近日,“自閉症學生錄取後又遭勸退”的事件引發輿論關注。
當前,校方回應稱,將在與家長協商後,邀請專業機構對學生進行專業評估,若學生具備入讀能力,將盡快辦理入學手續。而李同學的家長則表示認可校方態度,但對評估做法仍存疑問。
盡管《殘疾人教育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等政策不斷強調,符合國家規定的錄取標準的殘疾學生,不得拒絕錄收,但李同學的遭遇並非個例。
“此次事件反映了特殊群體在教育領域麵臨的現實困境”,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副院長、醫學倫理與法律係主任王嶽,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華東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係的陳蓮俊副教授,在接受澎湃美數課采訪時提到,對每一類的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權利都是應該獲得的。“從整體教育的發展看,就是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和同齡人在一起、和社會不脫離。這也是国产AV蜜桃网站應該要努力去支撐的一種受教育形式。”
被普通學校拒之門外的,不止李同學
而現實中,自閉症(又稱孤獨症)群體一直麵臨受教育難的問題,且這一挑戰貫穿於多個年齡階段。
2024年,一份近2000名孩子5-15歲的特殊需要家庭參與的問卷調研披露了目前自閉症兒童就學的現狀。
調研數據指出,參加問卷調研的家庭裏,有近20%選擇孩子目前沒有在上學。其中,有27%的孩子曾經上過,但因學校勸退無法繼續上學。
對於目前正在上學的自閉症兒童,在梳理過去多組不同時段、不同地區的調研數據發現,雖然有不少自閉症兒童正在上學,但就讀於普通學校的比例並不算高。
2014年麵向全國9省23市的問卷顯示,僅10.98%的自閉症兒童在普通學校上學,進入特殊學校的比例則為31.70%;2018年針對江西贛州230名自閉症兒童家長的研究發現,當地普校就讀的自閉症兒童占比為16.7%;2023年全國政協委員孫潔的提案則提到,另有研究發現,有49%的學齡自閉症兒童進入普校就讀。
自閉症正困擾百萬兒童,國家政策為其入學亮綠燈
2024年發布的《中國孤獨症教育康複行業發展狀況報告》第五版顯示,我國孤獨症譜係障礙發病率呈上升趨勢,6-12歲自閉症兒童的出現率為0.7%,保守估計全國0-14歲自閉症兒童約200萬,且每年新增約16萬。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學科帶頭人鄒小兵,此前在《半月談》采訪時指出,“大部分輕中度患者可以通過適當幹預,像其他普通發育兒童一樣,接受普通教育,進行正常生活、學習和遊戲”。
為此,針對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各類適齡兒童,各部門早已出台了各類政策,為他們順利入學提供保障。
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利,是一個逐步探索階段。2006年,我國首次將自閉症兒童群體納入政策議程。2009年,國務院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要以多種形式對包括孤獨症在內的殘疾兒童實施義務教育。
此後,又在保障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向學前教育與職業教育“兩頭”不斷延伸,孤獨症孩子的政策支持體係日益完善。
據江西財經大學對自閉症兒童權益保障政策的文本分析統計,2006年-2024年僅教育部就發布了20條相關政策。細分到舉措層麵,涉及兒童教育領域的就有85處,僅次於兒童健康領域的97處。
自閉症孩子走進普通學校,能適應嗎?
據全國政協委員孫潔2023年表述,2014年,“國家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以來,孤獨症兒童“普校就讀”已納入政策要求。但有研究數據發現,盡管49%的學齡孤獨症兒童進入普通學校,卻有28%經曆過2次及以上轉學。另外,也有47%的孩子在學校“隻喜歡自己一個人玩”,18%的孤獨症兒童遭遇排斥。
家長們對於“孩子要不要讀普通學校”這一問題也五味雜陳。在對江西贛州230名自閉症兒童家長的調研發現,他們既渴望孩子能融入同齡人、跟上教育進度,又擔心孩子無法適應環境、遭受偏見歧視、且得不到應用的專業支持。
從具體個案來看,自閉症兒童在普通學校就讀,既有正向表現,也有負向表現。
小天是某大學附屬學校四年級學生,同時也是該校唯一一名隨班就讀的自閉症孩子。
自一年級下學期轉入學校後,多年的隨班就讀讓他收獲不少。他不僅養成了學習習慣,自我調節適應能力、自我接納度均有提高,更在班上交到了“好朋友”,還發掘出自身的畫畫愛好與天賦。
可即便如此,他仍遭遇了不少難題。學習難度的提升讓他難以適應、倍感吃力。課堂發呆、不參與班級活動、跟不上學習節奏,成了他的常見狀態。
不過,上述近2000名自閉症兒童家庭的回答也透露了家長們對孩子進入普通學校的真實心聲,他們更期盼他們在社交與情緒控製等方麵的提升,其次才是學習能力。
在交往方麵,小天表示自己在班上有兩名好朋友,同學們也表示樂於和他玩耍,會幫他交作業、記作業,若是有低年級同學欺負他,也會出麵製止。但也有同學反映,他偶爾會在課堂上大喊大叫,容易影響小組成績,因此隻願意和他玩耍,卻不願與他組成學習小組。
小天在班級裏的狀態,有時就像他的座位一般,緊挨著講桌,但與其他同學隔了一個櫃子。這雖然方便了老師管理秩序,但也讓他身在班中,卻似乎與班級生活仍隔著一點“屏障”。
對此,小天的老師也曾無奈地表示,他需要考慮整體教學進度,精力也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班額較大的情況下,很難再單獨給予小天更多的注意力。
自閉症孩子讀書難,一個待解的複雜問題
自閉症兒童的特殊性,無疑給很多普校老師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普通學校特殊班、普通學校普通班+資源教室、普通學校普通班、特殊教育學校......這是我國目前自閉症兒童在學校就讀主要存在的教育安置形式。
2017年,華東師範大學融合教育研究院院長鄧猛等人,對北京、廣東、河南三省的238名特教教師、242名普校教師的問卷調研發現,兩類教師都比較讚同殘疾兒童在特殊學校接受教育,其次為特殊班,對隨班就讀則持略消極態度。
不僅如此,2020年也有研究提及,在579名特殊教育老師的調研中,他們對於自閉症兒童的教育安置,還是比較傾向於隔離式教育,而把融合教育當成幹預的目標而非手段。
這背後,一方麵是目前普通師範教育在很長時間裏缺乏特殊教育培訓,教師資格證也不太考相關能力,導致教師對自閉症學生認知不足;另一方麵,普通學校教師承擔的任務較重,同時要麵對的可能是四五十個甚至更多的孩子,往往難以兼顧自閉症學生的特殊教育需求。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係統性問題”,陳蓮俊提到,“從現實角度來說,這裏麵是會有一些平衡不過來的地方”。所以目前比較推崇的是組合教育支持網絡的方式,也就是普通老師要具備一些特殊教育的知識,也會有專門的特殊教育老師去根據孩子特性,在資源教室進行個性化的教學。
師資配置上,在全世界的範圍內認為的理想狀態,是一個特教老師對三個孩子。“但事實上国产AV蜜桃网站目前的師資條件,其實是沒有辦法實現的。即便是特殊教育學校、師資比較豐富的上海,国产AV蜜桃网站也沒有達到”,陳蓮俊也說道。
教育部數據顯示,近年來特教老師的數量不斷增加,2024年特教專任教師達8.13萬人,但與自閉症孩子的體量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多項調查顯示,當前一些隨班就讀學校不僅未配備資源教室,部分已配備的地區,資源教室的實際使用頻率也非常低。
雖然目前我國自閉症兒童的融合教育在逐步推進,像開設孤獨症兒童教育專業、增設孤獨症兒童公立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推進隨班就讀等舉措已落地,但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無專業師資”“不可能學得下去”“狀況會變得越來越差”,是此次廣東省機械技師學院“勸退”李同學的理由。對此,陳蓮俊表示,她這十年間也接觸過一些在計算機領域的有學習潛力的自閉症孩子,甚至能獨立編程。不過,麵對大學這種大班教學,對於教師、學生來說,挑戰也比較大,需要多方相互理解、共同去協作。
“目前国产AV蜜桃网站教育係統的現實條件和資源,與国产AV蜜桃网站學生受教育的需求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異”,陳蓮俊也直言,尤其在義務教育階段之外,像高中及以上學段,資源教室、資源教師這類支持體係相對薄弱。
陳蓮俊進一步補充道,在美國,資源教室係統已延伸至高等教育領域,且每所高校都需依法設立殘疾人工作辦公室。
而英國方麵,自19世紀70年代起就推行特殊教育需要體係,大力倡導融合教育。同時還立法規定,若學生在校內的特殊需求較高,教育部門將組織教育、心理、醫學等領域專家與普通學校教師協作,製定個別化教學方案,並提供專業支持。
據英國教育部2018年的統計數據,自閉症兒童就讀普通學校的占比就達到了71.9%,遠超前文提及的國內同類數據。
事實上,讓自閉症孩子走進校園、融入校園,不單是政策“開綠燈”、配備相應教育資源那麽簡單,更關乎整個支持體係是否做好了充足準備。
文中小天為化名
(澎湃新聞記者 杜海燕 王亞賽 實習生魏梓萌)
【編輯:張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