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海創智學院成立一周年之際,首屆創智未來大會舉行。會上發布七項重磅人工智能領域創新成果,全麵展示創新團隊在認知智能、大模型可解釋性、具身智能、創造力測評、終端本征智能、可信智能體互聯網以及下一代大模型開源AI基礎設施等前沿領域的新成果。
上海創智學院
賦予AI“能動性”將迎來由AI輔助甚至主導創新的新時代,劉鵬飛團隊的“能動”認知智能項目首創“認知能動數據加工工藝”,將海量原始數據加工成“高品質數據燃料”,有效驅動高認知、高能動智能體。研發“AI x AI超智能”科研體係,AI僅用兩天時間便自主發現了超過100種全新的網絡架構,而傳統人類專家發現一個新模型平均需要2000小時。發布開源的“創智認知能動套件”,包含“AI賈維斯”開源能動大模型與“AI戰甲”認知能動腳手架,賦能軟件開發、科學研究等多個領域。
邱錫鵬團隊的規模化全流程大模型可解釋框架是全球首個規模化全流程機理可解釋框架,首次在大模型注意力分解上取得領先成果,突破了國際難題。團隊被列入全球四個最值得加入的可解釋性研究陣地之一,標誌著中國力量首次在該前沿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
蔡盼盼團隊的ORoboSoul麵向具身智能路線收斂平台率先提出“能動融合”的進化路徑,以數字基因為基礎,讓機器人真正理解世界。團隊開源“數字基因”技術,發布十億級數據,將數據構建成本降低,讓機器人獲得前所未有的泛化能力。
周愛民團隊發布全球首個創造力智能交互測評係統,該項目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牽頭,跨學科團隊聯合攻關,旨在破解傳統選拔方式難以識別創新潛質學生的難題。
戴國浩團隊的創智無穹-終端本征智能是智能終端芯片標杆項目,旨在解決智能終端中“能耗、內存、智能”不可能三角的終端本征難題,基於“創智無穹、創無穹智”核心,實現數字智能和生命智能的自由交互。
張偉楠團隊的可信智能體互聯網項目由創智學院聯合上海數據集團、浦芯研究院等單位共同推進,已研發出智能體協作平台Holos河洛係統,接入上百個公網智能體,能夠完成科研報告撰寫、論文審稿、數學建模、信息收集與解讀等任務。
欄目編輯:王蔚 圖片來源:新民晚報記者 易蓉 攝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易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