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50次訪華的諾獎得主切哈諾沃:科技之橋築全球創新共同體
作者:Yeah燁 來源:漯河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4評論數:
成都9月6日電 (王利文)“雖隔萬裏,但四川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戰略眼光與蓬勃活力仍令我印象深刻。”第三屆港澳台僑企業(四川)發展大會5日在成都舉行,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阿龍·切哈諾沃通過視頻,分享科研心得、點讚四川創新活力,並呼籲以全球協同應對人類共同挑戰。
9月5日,四川成都,第三屆港澳台僑企業(四川)發展大會。記者 安源 攝
作為因發現“泛素蛋白酶係統”而享譽國際的科學家,切哈諾沃不僅以科研成就推動現代醫學發展,更長期致力於推動中外科技合作與人才交流。他曾訪問中國超過150次,堪稱名副其實的“中國老友”。
“我特別鍾愛麻辣香鍋。”切哈諾沃笑言,多次造訪四川成都的經曆,讓他收獲頗豐。他從美食談到生態,特別稱讚四川保護大熊貓的舉措是“人類發展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範”。
但他更為關注的,是四川正在形成的科技創新生態。切哈諾沃指出,四川將傳統醫術與現代生物科技相結合的“數字智能醫療計劃”,是跨學科融合的生動實踐。更令他印象深刻的是,這種跨界合作已滲透至電子製造、能源化工、先進材料、醫療健康和食品紡織等多個領域,“形成了自我強化的創新生態係統”。
他以自身科研經曆舉例,指出許多突破性成就始於“看似無用的碎片”,並表示重大科學突破往往源自多學科協作與非共識探索。“科學已不再屬於單打獨鬥的科學家,而是需要跨越國界的多方協作。”他特別建議四川設立專項基金,支持科研人員在早期階段開展非共識性研究。
切哈諾沃認為,麵對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和能源轉型等全球性挑戰,四川憑借其科技生態與開放態度,有望成為“全球協同創新的核心樞紐”。他期待與四川攜手,“將創新動能轉化為造福全人類、改善全球人民生活品質的文明成果”。(完)
【編輯:劉陽禾】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