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率僅10%,廣東人體重管理有何秘訣?
羊城晚報訊 記者朱嘉樂報道:9月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月”。日前,中國天氣網聯合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共同推出了全國肥胖率分布地圖。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的調查結果,全國肥胖率分布地圖將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按成年人(≥18歲)肥胖(BMI≥28)占比人群情況,由低到高排列後,劃分為五個等級。北京、天津、河北、山東等地是肥胖率最高的幾個區域,每5人中就有1人肥胖。而相應的低肥胖區域分別是湖南、江西、廣東、廣西、青海、寧夏,平均10人當中有1人肥胖。
總體來說,北方地區的肥胖率普遍高於南方,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遺傳、飲食、身體活動水平、生活習慣以及社會環境等。
按成年人肥胖占比情況分級,廣東在全國來說屬於低肥胖區。不過,超重肥胖問題是日益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
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提到,我國居民健康狀況總體改善的同時,超重肥胖問題日益突出,已成為影響國民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超重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疾病、某些癌症等多種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嚴重影響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廣東的肥胖率低於全國平均,有什麽秘訣?
在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和中國營養學會的指導下,廣東省營養學會曾牽頭並組織專家製定了嶺南地區居民的傳統飲食模式——《嶺南膳食模式》。該模式具有8個核心特征,分別是:食材廣博,合理搭配;蔬菜足量,水果豐富;水產充足,肉禽蛋奶適量;雜豆常有,全穀堅果不缺;飲食清鮮,少鹽少油;喝茶多,飲酒少;多蒸煮快炒,少煎炸醃製;歎早茶、常煲湯、重食養。
對於普通人群,專家建議遵循嶺南膳食模式,通過多樣化的食材、低脂高蛋白的飲食結構、高纖維和清淡少鹽的特點,結合適量運動和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支持體重管理。對於已經有肥胖問題的人群,可以遵循《成人肥胖食養指南》和《兒童青少年肥胖食養指南》,調整日常膳食結構。
【編輯:於曉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