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遊客質疑5000年前大石鑿文物是現代機床所製,上博回應

正在新聞熱點組

9月7日,上海浦東。一位遊客在上海博物館參觀時,對展出的良渚文化時期大石鑿精細工藝表示難以置信。

這位遊客指出,這些石器的邊緣細膩、線條硬朗筆直、表麵光滑程度堪比現代工業產品,且經過5000年埋藏卻沒有明顯風化痕跡,懷疑為現代機床加工產物。上海博物館考古部工作人員對此表示否認,並進行了詳細科普。

9月8日,上海博物館考古部工作人員告訴《正在新聞》,這些石鑿是考古出土的真實文物,屬於良渚文化時期(距今約4000-5000年)的遺物。這種高水平工藝在良渚文化輻射地區(包括今江蘇、浙江和上海等地)實際上相當普遍,並非個別現象。

該工作人員同時介紹,這些石器的精細工藝源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首先是選材講究,多采用頁岩等易於加工的本地礦石;其次是當時已經非常高超的治玉和製石技術,包括複雜的拋光和打磨工藝;最後是使用獸皮、解玉砂等工具,經過可能多達二三十道工序的精工細作。

"雖然看起來像工業製品,但從微痕分析可以看出,它們確實是非金屬工具的原始加工成果。"該工作人員表示,"拋光技術加上材質本身的特性,使得這些石器表麵呈現出類似玉質的光潔度。"

該工作人員還指出,如此精美的石器並非平民日常用品,通常見於中高等級墓葬或重要遺址,表明它們在當時社會具有特殊地位。(實習生宋晗冰對本文亦有貢獻)

漯河
上一篇:{loop type="arclist"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