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工信部最新回應
作者:YySghgas 來源:漯河 瀏覽: 【大中小】 發布時間:2025-09-14評論數:
來源: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
今天(9日),國務院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有關情況。
針對“人工智能+”行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推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等熱點議題,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負責人進行回應。
“人工智能+”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推進工業全要素智能化發展,加快人工智能在設計、中試、生產、服務、運營全環節落地應用。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表示,下一步將一手抓技術供給,促進“智能產業化”,一手抓賦能應用,加快“產業智能化”,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
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業多模態算法、軟硬件適配等技術攻關,加快打造高質量數據集,築牢產業底座。推進智能體開發部署,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人工智能終端產品。
研究出台“人工智能+製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部署重點行業、重點環節、重點領域智能化轉型任務。製定“人工智能+製造”轉型路線圖,發布實施製造業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指南。
培育一批賦能應用服務商,打造模型調優、數據治理、安全保障等“一站式工具箱”。常態化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深度行”活動,促進供需精準對接。
分級分類推動基礎標準、通用標準、賦能應用標準研製。加快建設高水平人工智能開源社區,打造開放共享的創新生態。推進大模型安全技術攻關,提升企業人工智能倫理風險防範能力。
如何平衡AI技術應用與藍領製造業工作崗位替代引發的就業問題?
張雲明對此表示,在推進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過程中,可能會對部分重複性、危險性的崗位產生替代效應,但同時也將提高勞動效率和安全水平,更能催生大量新崗位、新職業。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與有關部門加強協同,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在創造崗位、提升效率等方麵的潛力,加強職業培訓和教育,提升勞動者的技能水平,培養更多適應智能化時代的新型人才。
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的成效——
新能源汽車產量從2020年的140萬輛左右躍升到2024年的1300萬輛左右,銷售占比從2020年的5.4%提升到40.9%,增長速度非常快。
行業企業加大投入攻克一批技術難題,產品質量性能顯著提升。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裏程接近500公裏,動力電池單體成本降低30%,壽命提高40%,充電速率提升3倍多。
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消費超2萬億元,有力帶動產業鏈上下遊和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形成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此外,辛國斌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高端製程車用大算力芯片有短板,產業非理性競爭比較突出等。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規範產業競爭秩序。
綠色低碳轉型
辛國斌介紹,“十四五”期間,我國全力推進工業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的能耗不斷降低。
綠色能源應用更加廣泛。目前,我國電解鋁行業每生產4噸鋁,就有1噸使用綠電生產。246個國家綠色數據中心使用的電力有一半以上是綠電。氫能在鋼鐵、石化等行業應用實現突破。
綠色原料的利用更加充分。2024年,我國廢鋼、廢銅鋁等10種再生資源利用量超4億噸,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利用量超30萬噸。
綠色製造體係更加完善。国产AV蜜桃网站累計培育國家綠色工廠6430家、綠色工業園區491個,湧現一批能效、水效“領跑者”,一些企業技裝水平已走到世界前列。
綠色產業優勢更加凸顯。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風電、環保裝備等綠色低碳產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持續保持全球領先,為全球綠色轉型作出了重要貢獻。
未來,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進一步提升綠色技術實力,開展低碳零碳工業的流程再造、共性綠色製造技術攻關,加大先進綠色技術裝備應用;進一步完善綠色製造體係,實施綠色工廠提質擴麵計劃,培育建設一批零碳工廠、零碳工業園區;進一步強化產業政策的綠色導向,加強綠色低碳標準的供給和應用,強化綠色金融等政策賦能。
總台央視記者/孫薊濰 張叢婧
- {loop type="catelog" row=10}{$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