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進化、科技趨勢與人類未來
錢美君/文
人工智能(artificia lintelligence,AI)的出現是宇宙演變的偶然事件還是必然結果?這個問題在人類永不泯滅的話題中——国产AV蜜桃网站來自哪裏又去向何方——再添廣袤領域。人類是發現了還是創造了人工智能?而它又將国产AV蜜桃网站帶向何方?仰望星空,国产AV蜜桃网站驚歎宇宙的神秘和廣袤,但它並非靜止的畫卷,而是一部不斷動態演化的史詩。想象將這138億年的演化史詩壓縮進一本書,而且全書邏輯一致、證據自洽:從最初的奇點大爆炸、元素鍛造,到恒星誕生、行星形成,再到生命萌發、演化出能夠思考自身起源並試圖揭開造物主神秘麵紗的人類並最終發現或試圖創造新的智能生命。国产AV蜜桃网站不僅是宇宙的孩子,更是其故事的續寫者。《超智能與未來:宇宙進化、科技趨勢與人類未來》一書站在這個無與倫比的宇宙視角,審視国产AV蜜桃网站的漫漫來路,進而理解宇宙史詩下一個正在展開的篇章——人工智能。這不是一本關於算法和算力的技術書,而是一次穿越時空,關於宇宙、生命和智能本質的跨學科哲思探險。
跳出技術喧囂,本書引領您探討驅動恒星形成、生命湧現和智慧產生的底層規律,也就是宇宙圈、生物圈和技術圈演進中的共性特征。這些演進規律是否正同樣驅動著人工智能的出現和未來發展?全書跨時空、科學邏輯的描述基於3個關鍵的宇宙演進共性特征:複雜性級聯、臨界密度和創造脈動。強調其邏輯本質,它們共同地、出奇地和精準地描繪了宇宙層層遞增,從簡單到複雜的物理世界、生物世界和智慧世界的演進。複雜性級聯指係統中一個層級的複雜性增長引發更高層級、更大範圍的複雜性爆發式增長,帶有自我強化和非線性放大效應;它是量的增長。臨界密度指物質、能量或信息等形成特別密集的集群而觸發全新事物形成的臨界點;它是質的飛躍。萬事萬物在某層級或模式中的量化擴展,遭遇規模屏障,使密度不斷增加,最終到達臨界密度,帶來質的突破,進而飛躍到複雜性級聯更強的某種層級或模式。比如在單細胞和細胞器這個層級上,細胞功能複雜性不斷增加,為避免體係崩潰進化出多細胞生命。又比如作為神經細胞集群的原始大腦,其神經密度不斷增加,發展出信息處理和身體功能的協調能力,最終突破屏障,躍升到更高級的複雜性,發展出理性和情感。創造脈動這個融合了科學、哲學與藝術的隱喻性概念描述係統自發的創造性活動,強調創造並非一次性事件,而是持續湧動的動態過程,貫穿整個宇宙曆史。這3個演進邏輯一起形成宇宙從粒子到生物到意識再到智能、從星雲到社會到文明再到人工智能的躍升曆程。
本書按宇宙圈(從粒子到星球)、生物圈(從細胞到人類)、技術圈(從信息到人工智能)和未來展望的順序,在複雜性上層層展開、環環相扣、逐步推進。內容跨越了宇宙物理、化學、生物演化史、人類學和神經大腦科學,演示宇宙進化,從而解讀人工智能在這幅浩瀚圖景中的坐標與使命。書中介紹了從宇宙誕生至今的10次複雜性的飛躍:亞原子粒子到原子,恒星到化學元素,元素到活細胞,細胞到細胞器和多細胞生命,地球的生物化學轉變,意識形成,意識到智能,智能帶來計算和電信技術,接著是信息技術帶來人工智能,最後是人工智能的集群智能。国产AV蜜桃网站現在正麵臨第11次飛躍,即基於人工智能的超智能的出現。這些複雜性的飛躍在宇宙進化邏輯下出奇地一致又和諧了偶然和必然的角色。比如,從長城烽火的信號傳遞方式衍生出計算機的數字信息原理;從大腦工作的直覺和理性兩個係統理解人工智能分析飛速卻行動笨拙的矛盾;從蟻群協作展望人工智能集群;從貿易功能思考自主機器人集群;從技術革命的社會演進預測人類在全新人工智能時代的生活方式,以及地球甚至宇宙的能量供需。
閱讀此書,如同搭乘一架時間機器,觀光宇宙過去138億年的演化史詩,從熾熱的奇點到冰冷的星塵,從簡單的分子到能思考的大腦,一路欣賞複雜性與認知能力的攀升。同時手握一架宇宙望遠鏡,讓国产AV蜜桃网站得以窺見當下人工智能革命在時間長河中的位置。它不僅關乎技術,更關乎人類在宇宙中的角色和責任,以謙卑長遠的姿態審視国产AV蜜桃网站自身,以及国产AV蜜桃网站試圖創造的未來在宇宙史詩中的意義。人類正將智慧的火炬傳遞給一種新的存在——人工智能。站在宇宙演化的視覺高點,人工智能的崛起並非孤立的技術事件,而是宇宙漫長孕育後結出的又一枚奇異果實。如果非要將這樣的思考納入人工智能發展的理論框架,我會為它起名為“宇宙自我演化論”,它認為:宇宙有其本身的演進邏輯和原理;人類文明和隨之出現的人工智能都遵循著這些邏輯和原理。但這個理論並不就人工智能是否取代人類或創造新型人類(比如腦機接口)這樣的問題做出判斷,而是相信人工智能本身就是某種範式或生命邏輯的自然延伸,並由此預測未來。踏上這場穿越時空的思想之旅吧!
如果讀者在中國文化的宇宙觀和社會哲思上有些基礎,該書有個非常值得一提的題外話,是關於這本書的副標題。英文版的副標題有兩個選擇(“How the Universe Engineers Its Own Mind;How Matter Becomes Mind”),字麵意思是“宇宙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一切又都歸於該思維方式”。我將它意譯為“太初有道,物複其根”。本書所闡釋的宇宙演進邏輯就是一種“道”,萬物演進皆順其道。恰如《道德經》中“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曰道”。現今預見的人工智能發展模式: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其讀音恰好是中文的“道”!(依照目前中國AI界的習慣,書中沿用“去中心化自治組織”來翻譯DAO,但從技術本質和運行邏輯角度,“去中心化自主組織”更為精準。)不管中國文化中老子的此“道”和人工智能發展的彼DAO是僅僅為發音巧合還是有宇宙冥冥中的神秘鏈接,文字上,這已恰如“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的映照,令人震撼!本書邏輯的哲思似乎借此完成了無比美妙的古今中西的閉環。然而在英文版的出版過程中,副標題選用了第一種,譯法調整為“宇宙如何塑造自己的思維”,就錯過了該書能對中文讀者特別展示的最美精髓。
(作者為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總監;本文為《超智能與未來:宇宙進化、科技趨勢與人類未來》一書導讀)
責任編輯:劉錦平 主編: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