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9-14 來源:村夫俗子網作者:老十六回來了
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 夏賓)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建成3萬餘家基礎級智能工廠、1200餘家先進級智能工廠、230餘家卓越級智能工廠,這一組數據背後是工業互聯網的落地應用與價值創造,冰冷的數據正轉化為蓬勃的生產力。
浪潮集團副總裁龐鬆濤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工業互聯網是“人工智能+”的主要驅動力,“人工智能+新型工業化”加速工業互聯網作為戰略基礎設施的數字產業化,並將定義新型工業化發展新範式。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化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
基於對全球產業的洞察,龐鬆濤提出,人工智能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呈現三大核心特征。
一是場景化。他指出,AI深度滲透至工業關鍵環節,如設備健康管理、工藝優化等,通過“實數融合”實現效率提升。例如,国产AV蜜桃网站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看到,AI已廣泛應用於生產流程的實時決策與預測性維護。
二是生態化。龐鬆濤稱,產業鏈上下遊協同開發,已形成“大企業引領+中小企業協同”的生態體係。西門子等頭部企業與中小服務商合作,通過工業智能體提供標準化服務。
三是具身化。傳統設備通過感知、計算與決策能力升級為“具身智能體”,例如工業控製設備集成算力與數據模型,實現自主優化與交互。
龐鬆濤認為,工業互聯網作為“人工智能+”的核心載體,與AI技術形成了雙向賦能關係。
一方麵,工業互聯網賦能AI,提供規模化應用場景,加速AI從技術研發向產業化落地,推動“人工智能+”在工業領域的模式創新與價值釋放。
另一方麵,AI重塑工業互聯網,通過數據、算法、算力的深度融合,解決工業數實融合中的“數據鴻溝”問題,推動工業互聯網從工具型平台向“結果即服務”的智能體生態演進。
以浪潮雲洲為例,其長期深耕工業互聯網領域,並推進“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形成了多個新實踐,如通過“工”字業務模式演進,從1.0階段的“采數、算數、用數”融合,到2.0階段借助人工智能重新定義工業數智基礎設施、生產智能體化及產業鏈供應鏈重塑,打造人機協同的智能生產新模式。
此外,浪潮雲洲打造“123”科研創新體係,形成分布式平台、軟硬一體化、工業安全等核心技術及產品服務體係,夯實首個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產業示範基地等。
在需求持續迸發的背景下,中國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競相湧現。數據顯示,中國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已實現41個工業大類全覆蓋,2024年核心產業規模超1.5萬億元。
隨著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工業互聯網無疑正助力中國製造業“向新”“向智”進階提速。龐鬆濤說,未來平台將繼續通過模式、技術、服務創新,推動工業從“工具賦能”向“結果服務”轉型,將進一步深化全球化布局,加速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為全球產業鏈升級提供“中國方案”。(完)
【編輯:張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