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麵】作者:天狼
9月10日,國務院正式批複,自然資源部提出的新建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準實施。根據國家林草局公布的規劃,保護區總麵積3523.67公頃(約35.24平方公裏),其中核心區1242.55公頃,實驗區2281.12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黃岩島及周邊海域的珊瑚礁生態係統。這一決定不僅在法律層麵進一步強化了中國對黃岩島的實際管轄,更為未來南海局勢發展埋下了重要伏筆。盡管菲律賓方麵對此叫囂反對,但在事實與法律雙重框架下,反對聲注定無效。
▲黃岩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示意圖
黃岩島位於南海中沙群島海域,周長約55公裏,內部潟湖麵積超過百平方公裏,是南海重要的海洋生態區。長期以來,菲律賓漁船頻繁在該海域進行非法捕撈,拖網破壞珊瑚礁生態,甚至移植外來物種,嚴重影響生態平衡。此次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意味著黃岩島進入法律嚴管階段,任何破壞生態的行為都可依法處罰。換句話說,以前海警對菲律賓船隻隻能“驅趕”,如今則可以名正言順地執法、抓捕、審訊並追究刑責。環保大旗一舉扛起,不僅穩住了輿論道德高地,也為中國提供了更強的執法合法性。
過去,菲律賓經常炒作“中國要在黃岩島軍事化”,借此拉攏美國與西方輿論對中國施壓。如今中國設立自然保護區,反而從正麵粉碎了這一指控。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定位是生態保護與科研合作,既展示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又為國際社會提供了積極信號:中方不是“擴張”,而是在“守護”。更高明的是,保護區示意圖顯示,並非整個黃岩島都被劃入保護範圍。特別是北岩、南岩等相對較高的礁盤沒有被列入保護區,這意味著未來依然存在適度吹填和建設的空間。換句話說,中國不僅沒有放棄在黃岩島的長期布局,反而為“擇機建設”留下了回旋餘地。
▲仁愛礁“坐灘”軍艦
近年,菲律賓在南海不斷挑釁,甚至在仁愛礁“坐灘”軍艦,妄圖長期占據。更有甚者,菲方頻頻派出小型快艇與中國海警“碰碰船”,並在輿論場上大肆炒作“中國以大欺小”。這類“碰瓷戰術”,讓中國一度處於被動。而黃岩島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堪稱另辟蹊徑。未來若菲律賓船隻再度進入潟湖或保護區範圍,中國完全可以依據《自然保護區條例》執法,不必再陷入輿論困境。對於任何西方媒體的質疑,中國也可以理直氣壯回應:這是為了保護瀕危生態係統,而不是軍事行動。此舉可謂將“被動維權”轉化為“主動執法”,讓菲律賓難再耍賴。
保護區的設立,並不意味著黃岩島永遠保持“荒礁”狀態。根據國際慣例,自然保護區往往配備科研設施、觀測站和管理機構。未來,中國完全可以在非保護區範圍內修建科研站、碼頭,甚至必要的駐守設施,為科研、旅遊和漁業資源管理提供保障。更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設施雖然打著“科研”與“環保”的旗號,但客觀上也具備長期駐守和戰略支撐的功能。類似三沙市的旅遊開發經驗完全可能在黃岩島複製,屆時不僅能帶動經濟與科研,還能進一步強化對島礁的實際控製。
▲未來將形成大小兩個“南海三角堡壘”
從軍事戰略角度看,黃岩島的價值極為突出。永暑島、美濟島、渚碧島早已形成“南海三角堡壘”,但範圍偏小,仍留有空隙。若黃岩島實現長期駐守並逐步設施化,將與永興島、渚碧島形成覆蓋整個南海的大三角防禦網。這不僅意味著美軍航母戰鬥群進入南海將麵臨三麵包夾的威脅,更意味著美國在菲律賓部署“堤豐”導彈係統的優勢將大打折扣。中國有望把防禦前推至菲律賓家門口,形成攻防兼備的戰略屏障。保護區表麵看是“環保”,實則為未來可能的“堡壘化”發展提供了前提。
黃岩島保護區也許隻是試點。此前,中國曾發布仁愛礁生態報告,指出菲律賓破船長期鏽蝕漏油,嚴重汙染海域。若未來在仁愛礁設立自然保護區,那麽清理這艘破船便可順理成章。由環保議題切入,避免“直接軍事衝突”的風險,卻能達到“清理菲方非法存在”的目標。黃岩島無疑是一次成功的演練。
▲黃岩島保護區的設立不影響未來繼續吹填造島
就在今天,菲律賓政府已對黃岩島保護區的設立表示不滿,但這已不再重要。黃岩島處於中國實際控製之下,法律地位清晰,保護區的建立是中國國內事務,任何外部勢力都無權幹涉。更何況,保護區不僅穩固了中國在南海的合法權益,還為後續基礎設施建設、科研合作、旅遊開發乃至戰略部署提供了正當理由。可以說,這一舉措既是中國智慧的體現,也是對菲律賓“碰瓷戰術”的最佳回應。未來黃岩島不僅會成為生態保護的樣板,更會是中國在南海的戰略支點。菲律賓的反對,不過是徒勞的呐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