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發表
9月9日,美國“鼓嶺之友”召集人、美國飛虎隊中尉後人穆言靈女士到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是她繼2018年、2019年後,第三次向館方捐贈文物史料,此次再訪,她特地帶來了珍貴的曆史證物。
此次穆言靈與華東理工大學副教授林軼南受時任金陵大學教授柯德威爾(中文名柯古井)的外甥女蓋爾·哈裏斯(中文名畢樂華)委托,將家族收藏的一份日本侵華證物捐贈給紀念館。
據林軼南介紹,1937年,柯古井的妹妹與丈夫在上海美國學校任教。這份證物是日本專門麵向中國百姓炮製的宣傳品,推測是一張傳單,投放於淞滬抗戰結束後至南京淪陷前,目的在於瓦解中國人民的抵抗意誌。88年來,這份證物一直由柯古井的妹妹家族保存。
穆言靈的公公穆藹仁是美國飛虎隊中尉,曾在抗戰期間支援中國抗戰。作為飛虎隊後人,穆言靈對飛虎隊相關史料格外關注。此次,她將多年前在美國征集到的美國雜誌《Life》捐贈給紀念館。該雜誌發行於1942年3月30日,其中刊登了飛虎隊在緬甸作戰經曆,以及飛虎隊成員介紹。穆言靈說:“我把這份雜誌交給紀念館,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飛虎隊的曆史。”
2018年和2019年,穆言靈與林軼南受柯古井之女蓋爾·斯密斯的委托,將柯古井於1937年在南京拍攝的26張照片原件捐贈給紀念館。這批照片拍攝於南京遭到日軍轟炸後至南京淪陷前,真實記錄下被炸身亡的市民遺體、乘船逃難的中國難民等場景。部分照片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中展出。
其中有一張照片記錄了南京淪陷前下關碼頭附近即將西遷的若幹箱故宮文物。穆言靈說:“倘若當年為保護文物奔走的人們得知,這些珍寶得以完好留存,想必會倍感欣慰。”
在傳承曆史記憶之外,穆言靈也致力於延續跨國情誼。2016年,她和丈夫在福州創立“鼓嶺之友”,推動中美民間文化交流。9月3日,她還受邀觀禮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直言“五星紅旗升起時,是我最激動的時刻”,並表示自上世紀80年代初到中國後,親眼見證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令人讚歎”。 從抗戰時期“飛虎隊”在戰場上萬裏馳援,到和平年代穆言靈家族以行動續寫溫暖聯結,這個家庭用跨越國界、跨越時空的堅守證明:在生死與共中結下的情誼,從未被時光衝淡。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編輯:張令旗】
{loop type="link" row=1 }{$vo.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