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時代的悖論:於朦朧之死與被消費的“人設人生”
娛樂圈的聚光燈總在追逐下一個熱點,而於朦朧的墜落卻像一記無聲的耳光,打碎了精心編織的流量幻夢。這位37歲的藝人,從選秀舞台的青澀少年到古裝劇中的“四海八荒第一美男”,其職業生涯軌跡堪稱一部濃縮的娛樂圈生存啟示錄。
當工作室證實其在北京墜樓身亡的消息傳來,警方排除刑事嫌疑的結論背後,是一個被“人設”與“數據”雙重裹挾的靈魂最終不堪重負的悲劇。於朦朧的起點帶著草根的純粹。2007年,19歲的他站在《我型秀》西安賽區舞台上,止步16強的成績單並未阻擋他北漂的腳步。北京演藝專修學院的表演係錄取通知書,承載著他對攝影、唱歌乃至導演夢想的執著。
2010年《快樂男聲》“快樂天團”候選人的身份,2013年《快樂男聲》全國第十名的成績,這些選秀履曆勾勒出一個在流量時代初期掙紮求生的藝人畫像——有才華,卻始終差一口氣;有夢想,卻困在“偶像”的框架裏。數據顯示,2013年《快樂男聲》全國總決賽收視率峰值突破3%,但像於朦朧這樣止步十強的選手,後續資源分配往往呈現斷崖式下跌。轉折點出現在2015年。
《太子妃升職記》中的九王一角,以低成本網劇的意外爆紅,將於朦朧推向“古裝美男”的賽道。這部劇單平台播放量突破26億次,讓於朦朧收獲了第一批核心粉絲。隨後《三生三世十裏桃花》中白真一角,更將其“美男”人設推向巔峰。
該劇CSM52城平均收視率1.288%,網絡播放量超300億次,於朦朧憑借“四海八荒第一美男”的標簽成功躋身流量陣營。諷刺的是,這個標簽成為他此後難以掙脫的枷鎖。2018年《新白娘子傳奇》中許仙的演繹,盡管劇集播放量不俗,但觀眾討論焦點始終圍繞“顏值”而非演技,其導演夢在商業價值麵前顯得蒼白無力。
流量時代的殘酷在於,它既捧紅你,也迅速厭倦你。於朦朧後期的轉型嚐試充滿無奈。2020年《追光吧哥哥》試圖突破“美男”框架,節目豆瓣評分僅4.6分,觀眾對其“油膩”的吐槽遠多於對突破的認可。2024年春晚舞台《舞樂新疆》的亮相,央視一套收視率高達23.5%,卻未能轉化為持續的商業價值。其最後兩部作品《永夜星河》《一傘煙雨》分別於2024年11月、12月播出,在同期《慶餘年2》《繁花》等大劇夾擊下,聲量微弱。
數據顯示,其社交平台最後一條動態發布於8月29日,而8月13日機場偶遇的粉絲照片,竟成為公眾視野中他最後的鮮活影像。於朦朧的墜落,撕開了娛樂圈“人設經濟”的華麗外衣。從選秀少年到古裝美男,從歌手到綜藝咖,他的每一步轉型都精準踩在流量需求上,卻離真實的自我越來越遠。
當攝影鏡頭被商業代言取代,當導演夢讓位於“美男”人設,當個人價值完全依附於數據波動,精神世界的崩塌或許早已埋下伏筆。警方排除刑事嫌疑的結論,讓這場悲劇回歸個體層麵,但整個行業對“人設”的過度消費、對藝人心理健康的集體漠視,才是更值得反思的係統性病灶。流量狂歡終有散場時,而那些被數字定義的人生,最終可能連名字都留不下。
於朦朧的37年,像一場絢爛卻倉促的煙花,照亮了娛樂圈的浮華,也映照出其背後深不見底的空洞。作品聲明: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