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商圈蝶變 喚醒“國際範”新活力

國際商報記者 王旭光
從“一店一策”的社區煙火,到“一圈一策”的全球秀場,上海把零售業創新寫進城市更新的每一根“毛細血管”。
“三個聚焦”推動連鎖商業轉型升級
在浦東新區三林鎮,原本門可羅雀的社區超市經過“場景化手術”煥然一新:智能購物車自動規劃最優動線,臨期食品專區變身“折扣盲盒區”,社區共享廚房飄出咖啡香。這家納入“一店一策”改造試點的門店,正是上海連鎖商業轉型升級的縮影。
聚焦完善網點建設,上海結合一刻鍾便民生活圈發展,開展“一店一策”改造,健全便民生活、平急兩用的網點布局體係。按照城市人口和空間分布,引導大型綜合超市以3000米左右服務半徑、4000~6000平方米商業麵積來服務10~15萬人的居民人口,逐步優化布局和定位。支持重點商超企業進一步調整中心城區網點,向新城、大型居住區、城郊結合部、郊區中心鎮等區域布局,填補服務盲區,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打造功能相對完善、業態複合多元的高品質社區商業中心。
聚焦促進經營轉型,上海通過“四化一提升”,即推動場景化改造、品質化供給、數字化賦能、多元化創新、供應鏈提升,促進連鎖商業轉型升級。引導大型綜合超市圍繞市場需求,聯合開發自有品牌或設計專供商品,逐步提高新品研發能力,擴大自有品牌品類,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自有品牌積極參加上海品牌認證。支持企業依托“五五購物節”“上海之夏”等重大節慶活動和展會平台,加大自有品牌宣傳推介力度。
聚焦優化消費環境,上海以商貿零售業跨部門綜合監管為依托,創新政策和監管環境,建立健全上海商貿零售業(超市、便利店、購物中心、母嬰用品店)跨部門綜合監管機製。依托市綜合監管運行管理係統,逐步健全完善監管對象全覆蓋、監管內容全要素、監管流程全閉環、監管執法全協同、監管數據全共享、監管結果全公開的“六個全”綜合監管模式。以行業組織為依托,加強對超市、便利店業態規範和標準製定的研究。
“四個提升”加快重點商圈能級提升
南京路步行街上,百年老字號泰康食品店內人潮湧動,AR試妝鏡前排隊的消費者舉起手機,虛擬口紅瞬間“塗抹”唇間;徐家匯商圈,美羅城球形巨幕化身“元宇宙入口”,消費者掃碼即可領取數字藏品優惠券。這些場景是上海重點商圈“四個提升”戰略的生動注腳。
規劃布局提升方麵,上海聚焦東西國際級消費集聚區,推動靜安、徐匯、浦東、黃浦等成立區級商業結構調整聯席會議製度。支持重點商圈建立如南步辦、徐家匯管委會等商圈改造升級統籌協調機製。加強商業設施監測評估,定期摸排更新街區商業種類、麵積、位置等商業網點信息,建立可視化、實時化的“一商場一檔案”。加強新增商業辦公用地供應多部門會商機製,參考平均空置率、租金等主要指標,科學論證新增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序引導新增供應。
業態模式提升方麵,上海打造全球新品首發“新空間”,打造商旅文體展聯動標杆商圈,打造24小時活力商圈和一批“主題友好”商業項目,打造商圈數字化、元宇宙項目,發展免退稅經濟。
消費環境提升方麵,上海打造友好型消費服務環境,完善商圈配套設施,打造誠信消費商圈,加大商圈宣傳推介。優化離境退稅消費環境,提升境外人士支付便利化水平,增設多語種指引標識。
管理機製提升方麵,上海加快建立完善“三首席”製度(即“首席規劃師、首席聯絡官、首席項目執行官”)。加快推動落實新一輪南京路步行街區功能規劃。完善商圈治理體係,培育商圈IP運營主體,完善商圈營銷活動管理。鼓勵實施戶外大型活動分級管理,優化首發活動以及千人以下小型群眾性活動報批流程。
上海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3至5年,上海將積極發揮資源稟賦和基礎優勢,建立政府部門、行業協會、高校智庫、重點企業“四位一體”協同推進機製,以連鎖商業、重點商圈為試點對象,積極推進場景化改造、品質化供給、數字化賦能、多元化創新、供應鏈提升,特別是聚焦“一店一策”“一圈一策”場景化改造,通過啟動、實施、總結三個階段,加快推動零售行業創新提升,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