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產權年會將在北京舉辦,聚焦數字時代發展變革
中國日報9月5日電(記者 曹音)記者今日在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9月11日至12日,第十四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二期舉辦,年會的主題為"數字時代的知識產權",屆時將有160餘位國內外嘉賓出席,8000多人參會。
今年年會將設置開幕式、主論壇、分論壇、圓桌會議、研討會、發布會等30多項活動。與會各方將圍繞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服務、國際合作等方麵議題開展深入交流。
知識產權出版社董事長劉超告訴記者,今年的年會主要有五個方麵的特點:一是功能定位更精準。辦好年會是《"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的重要部署。本屆年會以服務高質量發展為導向,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圍繞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民營經濟、企業出海、涉外保護等熱點話題,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開展交流互動,為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提供智力支撐。二是創新對接更高效。本屆年會吸引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歐盟知識產權局、歐亞知識產權局等多個國際組織和政府機構,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秘魯等多個使領館的知識產權官員,華為、高通、現代、小米等數千家創新型企業,以及包括國內外140餘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在內的4000多家全球創新主體。年會將通過整合政策、資本、技術、數據等核心資源,助力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構建更具活力的知識產權生態係統。三是創新引領更前瞻。前不久國務院出台《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其中特別強調,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轉化與協同應用。年會認真貫徹相關部署,精心設置人工智能專題活動,專門打造2場高規格論壇,邀請來自騰訊、百度、之江實驗室、鵬城實驗室等的十餘位專家,圍繞AIGC專利保護、算法治理、AI企業知識產權策略等開展深入研討。四是國際傳播更高端。本屆年會與中國日報社特別策劃"CEO與中國共成長"全英文高端對話,邀請國內著名經濟學家,以及來自丹麥、瑞士、日本等跨國集團高層管理人員參加,聚焦全球治理的前沿視角和國際市場的一線實踐,共同討論知識產權在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麵的重要作用,積極貢獻中國智慧,進一步提升年會的國際影響力。五是產品推廣更精準。每年年會中地理標誌產品的宣傳推廣都是重頭戲,本屆年會全新打造"地理標誌品牌推廣"活動,與東方甄選等8家頭部電商及短視頻平台開展深度合作,通過直播推介、線上專區等形式,實現"雲洽談""雲銷售",打通地理標誌產品從"原產地"到"消費者"的各個環節,推動地理標誌產品與市場精準對接、高效流通。
劉超表示,當前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知識產權製度是激勵創新的催化劑、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其製度規則、實踐應用都需要主動適應數字時代的發展變革。本屆年會確定"數字時代的知識產權"這個主題,目的也是探討數字技術發展給知識產權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積極研究構建適應數字時代要求的知識產權治理體係,加快推動知識產權與數字技術雙向賦能、共生演進、相互融合,更好助力數字經濟創新發展。
據劉超介紹,年會將圍繞這一主題作出專門安排。一是在論壇內容方麵,出席開幕式和主旨演講的嘉賓都將圍繞這一主題發表致辭和演講。同時,年會還設置了"數字時代的知識產權"主論壇,以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人工智能時代的知識產權新範式""專利高質量發展 構築科技創新和產業競爭新優勢""知識產權築基 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新藍圖""數字時代的版權保護與生態發展"等12場專題論壇,深入研討數字時代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數字技術在知識產權審查方麵的應用、數字時代企業知識產權管理、數字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數據安全挑戰等議題,就數字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發揮知識產權製度供給和技術供給雙重作用貢獻更多智慧。特別是本屆年會首次設置了專利分論壇,將邀請有關嘉賓,深入解讀最新專利審查政策,介紹專利代理行業治理的最新進展,發布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全球專利競爭態勢報告等,以高質量專利助力創新型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在參會體驗方麵,年會將運用數字技術打造沉浸式的智慧參會新模式,通過刷臉入場等方式提升參會效率,設置"NFC碰一碰"展商對接係統,促進潛在合作。年會還將設立人工智能生態參觀區,匯聚科大訊飛、海百川科技等多家知名企業,集中展示從基礎算法到行業應用的20餘項數字技術創新成果,讓大家在參會過程中,真切體會到數字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也改變著知識產權行業自身。
中國知識產權年會是納入《"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的品牌活動。年會匯聚全球頂尖的智慧和資源,構建起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服務機構以及國際組織等多方交流的平台。近五年,累計舉辦數百場高端論壇,覆蓋專利、商標、版權、地理標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數據知識產權等各個領域,深度融合政策解讀、學術研究與產業分析,持續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先後設立"金融與知識產權""人工智能與信息服務"等跨界論壇,打破行業壁壘,促成傳統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與科技公司、投資機構、銀行、保險公司等的直接對話和深度合作。
年會跟蹤知識產權前沿課題,率先引入專利組合運營、標準必要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等內容,經持續推廣逐步融入國內市場,目前已實現每年數千億元的商業成果。年會精準對接產學研等各方需求,促進產業鏈上下遊協同合作,近五年,會議現場直接促成合作金額超50億元,推動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高效流動,加速實現知識產權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進程。
年會積極推動知識產權服務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構建了從信息聚合、分析利用到場景適配的全鏈條服務模式。近五年,累計吸引超1000家國內外頂級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超5萬名行業專家及用戶參會,形成全球最大的知識產權服務與用戶生態社區,帶動我國知識產權服務向全球化、高端化邁進。
此外,年會積極探索國際化辦會,成功吸引全球43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與,並通過與第三屆"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非洲"地理標誌國際交流會"等重要國際交流活動接續舉辦、協同發力,有效宣傳中國知識產權發展取得的成就,推介中國知識產權理念和方案。近五年,通過設立國際洽談對接區等方式,助力數百家國際知名服務機構探索或實現在華業務布局,同時推動了一批國內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提升國際競爭力。
"可以說,'十四五'以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的發展成長,是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劉超說,"国产AV蜜桃网站將秉持開放、創新、合作的理念,繼續辦好年會,主動服務創新,推動知識產權更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