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市集,電商生意的另一種可能

“好”的內涵,不止是品質。
文 | 華商韜略 王寒
8月底,小紅書電商在上海舉辦了首場線下市集,全國各地共100+商家參與。
在這裏,沒有浮躁的秒殺、滿減,隻有一個“發現有趣”“逛得開心”的邀請。
【01 市集上的“生活家”】
為了參加這次市集,蚊蚊“把半個陝西都背到了上海”。
鳳翔秦編、西秦刺繡、鳳翔泥塑、乾縣秦繡……這些散落於陝西大地的非遺工藝品,被琳琅滿目地擺上她和朋友的攤位。
攤位的名字也格外俏皮——“嘹爪嘞”,化自一句陝西方言“嘹咋嘞”,意思是“好極了”。
這幫00後,向每位駐足的顧客講解著這些美麗工藝品的來曆,熱情洋溢、不知疲憊。說到動情處,眼眶會跟著泛紅。
年輕的熱情背後,是一顆守護非遺文化、並將其推向海外的心。
2024年,蚊蚊和朋友CiCi剛剛結束了留學生涯,主修設計的她們,對“美”有著極為敏銳的嗅覺,而蚊蚊很快將目光聚焦在了“自己的童年”。
“在陝西,奶奶輩都會給家裏的孩子製作這些帶有吉祥寓意的手工藝品。不用進行任何改良,它們的美是渾然天成的。”
來自山東的CiCi也提到了自己在澳洲時的一段經曆,“在一家私人博物館,我看到來自中國的民間工藝品被特別仔細地保存在櫥窗裏。”
人生的碎片串聯成使命,幾個好朋友決定創業。今年2月,他們在小紅書上發出了自己的第一篇筆記。
而在市集上,不少顧客見到他們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刷到過你們!”
與蚊蚊和CiCi想把民族文化帶出國門不同,茶德藍束主理人花姐則把融合世界民族特點的包袋、服飾和工藝品帶到了現場。
特別的是,它們的製作材料很有可能來自百年以前。
花姐隨手拿起麵前的展品向国产AV蜜桃网站舉例,“比如這條手鏈,很久以前有可能是掛在吉普賽人的馬車上的。”“這塊羊毛布料已經超過100年了,經過時間的沉澱,慢慢變成了如今的觀感和觸感。”
這些“古董”老物件,正是在工作室聯合全球買手的搜羅下,經過重新設計和製作,變成了兼具曆史厚重感、現代審美與實用價值的好物。
而花姐和夥伴們想做的,就是宣導可持續的消費理念,並借由這些物品,讓人感受到不同國度的文化脈搏。
雖然個性迥異,但茶德藍束和嘹爪嘞都有同樣的價值內核,那就是作為買手、主理人的主觀驅動。事實上,在市集上,通過商家的陳列和舉動,能不斷看到這樣的特質——
比如,攀岩鞋商家@香蕉攀岩俱樂部 直接將小型的攀岩板和引體架搬到現場;植物染服飾商家@雨中生 在攤位設計上使用體現店鋪特色的植物染麵料、植物標本;
桌遊商家@皮傑&小睡玩桌遊 帶著消費者在現場玩桌遊;有機果蔬商家@特冒頭有機農場 則邀請品牌餐飲負責人(前希爾頓和凱悅主廚)在現場開番茄品鑒會……
曾經,品牌意義與價值仿佛隻是大型企業的標配,卻在如今這個個人與團體熱忱迸發的時代,在小紅書匯聚成一片意義森林。
用戶則在這裏應接不暇地發現新奇,不斷沉醉於“有趣”的深度溝通中。
【02 會生長的“好貨生態”】
線下市集是最能具像化展現小紅書作為生活方式電商差異性的形式:
一方麵,個性化、多樣化的商家生態被搬到了線下,另一方麵,更具可逛性、發現感的購物體驗也在這裏得到還原。
這份雙向奔赴實現的基礎,恰恰是突破傳統經驗的“好貨標準”。
一位小紅書電商業務線負責人表示,參與本次市集活動的商家很有可能還不足千粉,有的直播觀看人數甚至隻有個位數,但隻要他們足夠有趣,他們對商品真“懂”,他們的商品足夠新奇好玩,就有機會來到現場與用戶互動。
的確,以前述商家為例,嘹爪嘞的粉絲數為2k+,茶德藍束為8w+,在傳統指標數據上,都不算十分突出,但他們的特色又十分鮮明。
小紅書對好貨的重新定義,指導其以更豐富多維的視角,重新梳理現實中的商品世界,在此基礎上,一個新的電商生態正在快速生長。市集,正是承載這一生態的專屬頻道。
8月底,已有部分完成新版更新的消費者發現,小紅書主界麵底部導航欄臨近“首頁”的位置出現了一個名為“市集”的一級入口。
不同於傳統電商隻展現商品頁麵,小紅書“市集”頁麵的雙列流涵蓋商品筆記(內容中帶購買鏈接的筆記)、商品鏈接、帶貨直播等多種形式。
與小紅書社區內容推薦規則相區別,“市集”中高品質、高複購、高互動的商品有機會獲得更好的算法推薦。
這意味著,用戶在小紅書有了一個更加固定的消費場所。當他們有明確的購物目標時,再也不用碰運氣般的刷筆記和直播間,就算隻是想隨便逛逛,也能不斷有意外驚喜。
而對商家來說,推薦機製的改變無疑有利於“非創作型”商家在平台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底部導航欄級的入口設置,代表小紅書將繼續大力發展電商、增加投入的確定性。
事實上,就在測試開啟的同時,小紅書就上線了“百萬免傭計劃”——商家在小紅書電商裏賣出的前100萬元商品,小紅書不收手續費,商家們甚至不需要向平台申請便能自動享受到這一激勵政策。
可以預見,隨著消費者、商家以及平台持續的積累與生態的自我生長,一個全新的電商宇宙正在加速孕育。
【03 在社區基因上誕生】
“国产AV蜜桃网站對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的挖掘,依然是很淺的,而發現自己的熱愛是很爽也很酷的事情。”市集上,一位主理人這樣說到。
誠然,現實中其實不乏為熱愛獨行的人,但這樣的路途又難免孤寂。
過去三年,小紅書選擇將流量傾斜給普通創作者與新興買手,將他們的內容精準匹配給潛在目標受眾,讓他們被看見、被喜歡。
基於興趣愛好和價值認同的客群關係,突破了常規的交易,是朋友式的,粘性也更強。
消費者可以通過商家、買手的筆記、直播,充分感知商品的生產過程、產品文化、店鋪故事等深度信息,充分感知商品“好在哪”,能在評論區、私信、群聊提出疑問和建議;這些即時而直播的反饋,也反哺了許多商家的產品和內容生產。
依托於這一路徑,小紅書上才能逐漸聚集一批在各自領域縱深挖掘的“買手”“主理人”。
而他們,也構成了小紅書最大的差異化特色和優勢,他們所代表的“審美”“有趣”“新奇”“豐富”,才能替代單一的“質量”,成為小紅書的“好貨標簽”。
這個曆程恰恰證明,去中心化的平台價值觀,會帶來去中心化的流量分配。
唯有在基礎觀念上足夠開放,足以容納任何生活方式,允許多樣化表達的社區,才能生長出市集這樣的電商生態。
這不是一日之功,在電商競爭內卷加劇,日趨走在拚低價、拚補貼的當下,這份堅持更是難能可貴。
如今,小紅書已經收獲了市場的回應。在這個月活用戶數量突破3.5億的app上,每月尋求購買建議用戶數達到1.7億,每月求鏈接的評論達到8000萬條。
在小紅書開店的商家中,有50%是第一次創業。而個人店店主中95後占了一半。
這些數據無一不指向著,小紅書已然成為一個全民生活興趣愛好聚集地,也成為了越來越多人尋求生活經驗時的搜索入口。
更重要的是,它也是這樣一種證明,即電商行業還有另一種可能。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係刪除
>